2016年辽宁特岗教师招聘公告:2016年辽宁特岗教师招聘笔试训练卷及答案

副标题:2016年辽宁特岗教师招聘笔试训练卷及答案

时间:2023-03-18 07:5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部分客观题
本部分共60小题。前20题,每题0.5分,后40题,每题1分。
1.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B.昆体良
C.皮亚杰
D.亚里士多德
2.贝尔一兰卡斯特制又被称为(  )。
A.巡回教学制
B.导生制
C.学年制
D.班级授课制
3.“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4.一个生下来就失明的孩子不可能被培养成为一个画家,说明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5.教育上的“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6.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7.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教育专业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8.以下属于教育本体功能的是(  )。
A.入的培养功能
B.人口功能
C.政治瑰能
D.经济功能
9.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0.“因材施教”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1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D.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1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13.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1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5.义务教育实行(  )领导,(  )统筹规划实施,(  )为主管理的体制。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1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目标是(  )。
A.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进入高等教育强国行列
C.进入继续教育强国行列
D.进入幼儿教育强国行列
17.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  )。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18.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是(  )。
A.他律
B.自律
C.内省
D.慎独
19.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学生要看清题目,必要时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牢记住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20.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心理过程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表征
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2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常用于(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个别化教学
D.掌握学习
22.(  )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课程学习之后,在德、智、体诸方面期望实现的发展程度。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育目的
2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24.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背熟,那么要想达到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多少次?(  )
A.20
B.25
C.30
D.40
25.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不包括(  )。
A.教学时间
B.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C.学生性格
D.教学目的和任务
26.完形一顿悟说是由谁提出的?(  )
A.加涅
B.苛勒
C.桑代克
D.斯金纳
27.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倾向于(  )。
A.犹豫不决
B.坚决选择
C.回避任务
D.可能选择
28.“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29.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31.当学生违反纪律时,老是抱怨我们对他们大喊大叫,但是他们却越来越不像话。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  )理论解释。
A.正强化
B.负强化
C.给予惩罚
D.消退
32.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  )。
A.发展教育事业
B.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c.重点发展教育事业
D.快速发展教育事业
33.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  ),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A.中学
B.寄宿制学校
C.学校
D.小学
34.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培训和流动
D.交流和互访
35.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6.对于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教育在校生,学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
A.开除学籍
B.批评并开除学籍
C.批评教育
D.退学
37.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  )。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38.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39.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40.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
41.“人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  )。
A.知觉
B.嗅觉
C.嗅觉适应
D.嗅觉感受性
42.“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  )。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4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44.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45.在心理咨询中,下列哪种不属于辅导教师所采用的专门技术?(  )
A.倾听
B.询问
C.面质
D.批评
46.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  )。
A.分化
B.泛化
C.消退
D.遗忘
47.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48.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学习?(  )
A.小孩到一定年龄后变声
B.近朱者赤
C.上行下效
D.吃一堑长一智
49.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这种水平的学习主要属于(  )。
A.言语信息学习
B.心智技能学习
C.认知策略学习
D.态度学习
50.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
A.系统脱敏法
B.支持疗法
C.宣泄疗法
D.认知作业法
51.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这是重视下列哪种心理效应?(  )
A.移情
B.从众
C.心胸豁达
D.期望
52.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53.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4.将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55.狭义的师德范畴不包括(  )。
A.教师的幸福
B.教师的义务
C.教师的人格
D.教师的修养
56.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57.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凯洛夫
C.陈鹤琴
D.陶行知
58.个体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使新输入的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理解新知识所描绘的事物或现象的意义,使之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起各种联系指的是(  )。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转化
C.知识的管理
D.知识的新发现
59.2014年3月31日,《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公布,进一步简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审批,同时减轻企业负担、鼓励创新。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  )大医疗器械市场。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60.从2014年4月1日起,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标志着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  )的发展新阶段。
A.全面禁止
B.全面保护
C.区域禁止
D.区域保护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较,出现了哪些变化?
2.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二、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共3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没有区别。
3.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有所不同。
三、论述题(本题13分)
结合中学教学的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给他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李老师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有趣的图画,教室内摆满了各种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而张老师则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标出来。
结合材料,请回答:
1.李老师的行为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2.张老师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做法符合什么规律?
第一部分客观题
1.D[点评]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发展的教育思想家。
2.B[点评]贝尔一兰卡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它的组织形式是: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
3.A[点评]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
4.A[点评]遗传素质会为人的生理发展提供某种可能性。一个生来失明的孩子不具备被培养成为一个画家的可能性,这是因为他没有成为画家的“遗传素质”。
5.A[点评]略。
6.B[点评]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7.B[点评]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8.A[点评]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教育本质的体现,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
9.C[点评]班级民主管理是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10.A[点评]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包括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因材施教”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11.C[点评]略。
12.C[点评]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体现了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历史性。
13.A[点评]学校就是教学之地,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
14.C[点评]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向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首次提出“终身教育”一词,他要求建立一个新的教育体系,使教育从纵向方面贯串于人的一生,从横向方面连接人和社会的各个侧面,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随时都能以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
15.A[点评]略。
16.A[点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我国教育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7.B[点评]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应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18.B[点评]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正是教师的自律行为。
19.B[点评]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环节,问题表征的类型、层次和水平对问题的成功解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目的就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20.D[点评]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根据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1.B[点评]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A[点评]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教育目的是更上位的范畴。
23.A[点评]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4.C[点评]过度学习的学习程度以150%为佳,20 ×150%=30。
25.C[点评]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包括:第一,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第二,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第三,学生特点;第四,教学时间、设备、条件;第五,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6.B[点评]完形一顿悟说是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是苛勒在进行了一系列黑猩猩实验后提出的。加涅提出的是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是尝试一错误说,由饿猫迷笼实验提出;斯金纳的是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由白鼠迷箱实验提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7.C[点评]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由此可以将个体分为两类人,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其中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归咎于任务太难,得到自己和别人的谅解,从而减少失败感。如果成功率大约为50%时,他们会倾向于选择回避这项任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8.A[点评]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这就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原理,“举一反三”和“闻一知十”所列举的都是同一类事物,不改变新学习内容的实质。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具体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活动中,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9.D[点评]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有: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0.A[点评]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说明反应快,由“常常出错”可知这些儿童反应的精确性差,所以这种认知方式是冲动型。
31.A[点评]强化物是指使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时,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物。故正确答案为A。
32.A[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33.B[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34.C[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35.D[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6.C[点评]对于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教育在校生,学校只能采取批评教育,积极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37.B[点评]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38.A[点评]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克服的刺激情境。
39.D[点评]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40.B[点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41.C [点评]“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的意思是:在香气充盈的房子里呆久了,闻起来房子里就好像并不是那么香了,指的是嗅觉适应。嗅觉适应指的是有气味的物质作用于嗅觉器官一定时间后,嗅觉感受性降低的现象。
42.D[点评]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
43.A[点评]道德感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44.A[点评]双趋式冲突是面临两种同样强烈的愿望而只能选择某一种时的动机冲突,指的是两种吸引人的工作,只能择其一。双避式冲突指必须在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间回避一种事物时的矛盾和冲突。对于同一个目标,个体既因为它可能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欲趋近,又因其可能造成威胁而欲躲避,这种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矛盾情境产生的就是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又称双趋避冲突、双重正负冲突,指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但每个目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个方面的作用时,使人左顾右盼,难以抉择的心态。
45.D[点评]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咨询者实施面质的目的并不在于向来访者说明他说错了什么话或做错了什么事,而是反射矛盾。D项不属于辅导教师所采用的专门技术。
46.B[点评]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他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被称为泛化。分化是指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消退是指减退,逐渐消隐。故本题选B。
47.B[点评]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
48.A[点评]“近朱者赤”的意思是靠近红色的东西会变红,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指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属于学习现象。“上行下效”的意思是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属于学习现象。“吃一堑长一智”的意思是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属于学习现象。小孩到一定年龄后变声是一种生理现象。
49.A[点评]加涅按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的学习、心智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和运动技能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心智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
50.C[点评]精神分析法一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显示其效果:精神宣泄、自省、反复剖析。因此,宣泄疗法是属于精神分析疗法的。系统脱敏疗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支持疗法是一种以“支持”为主的特殊性心理治疗方法。认知作业法是指用来收集与作业有关的信息的方法。
51.A[点评]移情就是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它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保持心理健康,乃至走向成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52.D[点评]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53.D[点评]略。
54.B[点评](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的任务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从课程的功能角度,课程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课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55.D[点评]狭义的师德范畴包括: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公正、教师的仁慈、教师的义务、教师的良心及教师的人格。
56.B[点评]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j起干扰或抑制作用。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学习迁移的方向来分,学习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j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
57.D[点评]陶行知是近代中国的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58.A[点评]题干所述为知识的获得的概念。
59.C[点评]时事政治的考查,考生要时刻关注,平时注意积累。
60.B[点评]时事政治的考查,考生要时刻关注,平时注意积累。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一、简答题
1.[参考答案](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具有世俗化特点;
(4)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以法治教。
2.[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二、判断分析题
1.[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
2.[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创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们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3.[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
(2)获得的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等。
(3)选择的材料是经过改造的、少量的,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论述题
[参考答案]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2)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科学地进行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通过异类比较,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四、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李老师的行为会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欣赏图画、植物上,从而影响专心听课。
2.[参考答案]目的: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张老师的做法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的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2016年辽宁特岗教师招聘笔试训练卷及答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eD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