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面试热点|2017年公务员面试热点:莫让“孝老假”成为“水中月”

副标题:2017年公务员面试热点:莫让“孝老假”成为“水中月”

时间:2023-11-27 22:1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日前,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这也是北京市首次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上升为重点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北京将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9月1日《新京报》)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6%的受访者觉得“孝老假”有必要,但84.3%的受访者担心“孝老假”难以落实。让假期真正成为员工福利,57.5%的受访者建议保障带薪休假。(9月13日《中国青年报》)

面试热点解析

@三门峡日报王珊:设立“孝老假”,体现出一种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关怀,政府支持年轻人用实际行动来孝敬老人,多数受访者也认为很有必要,它能让整个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然而,受访者的担心也并非空穴来风,在许多带薪休年假制度尚且无法落实的单位,“孝老假”不过只是看上去很美的“福利”。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公民的人文关怀,善待老人即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赡养老人,不仅应该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更应该有精神上的关爱陪伴。如今,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设立“孝老假”不仅必要,更要不折不扣地落实。

“孝老假”的落实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方面用人单位要“通融”,劳动者要善于用《劳动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监察部门也要负起责任;另一方面,要让“孝老假”真正用于陪伴老人,不能成为“变了味”的假期。

百善孝为先,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应合理调整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让员工真正享受到假期福利,在释放正能量的同时,职工也会用感恩的心加倍工作,因为,小家温馨,大家才会和谐。

@光明网何勇海:从现实需求角度,我们自然欢迎“孝老假”出台。不过,从现实执行角度看,“孝老假”的前景却让人不容乐观。严格地说,“孝老假”是从“探亲假”中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相当于“子假”与“母假”的关系。“孝老假”的“母假”--“探亲假”虽然有着三十余年的“高龄”,却长期以来名存实亡,成为“僵尸”一般的“纸上福利”,许多人不仅没休过法定“探亲假”,一些人甚至不知道有“探亲假”的明确存在。“探亲假”尚且如此,细分出来的“孝老假”,又会有多么光明的前景?

“探亲假”之所以无法保障职工“常回家看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除了“不差钱”也“不差人”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更多的用人单位会认为,职工享受了这个假期,会降低生产量,影响生产效率,拉低企业效益。从而无视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不愿意批准员工享受这种“特殊假期”。在就业压力大、职场竞争激烈的当下,职工也可能担心请了“探亲假”影响就业前途,影响既有福利的充分享受。再加上职工能不能“探亲假”,全由单位自行把握,如果单位不执行,劳动部门也很难追究,因为“探亲假”并没有要求强制执行。

在如此境况下,北京略带“创新性”地提出“孝老假”,我们很难对它抱以乐观的态度。除非对探亲休假制度进行充分修订和完善,甚至是改革,保障涉及劳动者休假权、劳动权、生命健康权的制度设计具有强制性,而非协商性。

具体到“孝老假”,宜将此假期制度予以细化,出台配套的监督和保障机制,解决谁来监督执行、用人单位不落实该怎么处罚等问题,使之更有操作性。甚至有必要修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为这个假期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还应考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用人成本、生存压力,对“孝老假”落实得好的企业予以适当补贴,唯有如此,它们才有动力保障“孝老假”不会沦为“空头支票”。如果做不到,先把“探亲假”执行到位了再说吧。

@荆楚网杜建锋:不管是“孝老假”成为“福利冗余”也好,还是成为“一纸空文”也罢,我们都不应当忘记设立“孝老假”的初衷,即努力在银发社会里,提倡一种“尊老”的价值观。所谓百善孝为先,要倡导一种社会风气,政府部门拥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在老龄化社会里,显得尤为必要,一则“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站在个体赡养的角度,“尊老”的价值作用显得十分突出;二则,从更广泛的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全社会形成尊老孝亲的氛围,才更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对人更加全面的关注,更注重人的生活质量。而对老人的保护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对此,法律法规的引导作用无可替代。“孝老假”虽然面临着难以落实的尴尬,但任何社会的进步,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都是从细节开始的。比如一些传统节日的假期设立,社会上过节的氛围就一天天浓厚起来,有商家的操作,有民俗专家的演绎,有人们的现实需要等等,最终使节日的内容越来充实,氛围越来越浓厚,而“孝老假”的设立或许也会有如此作用。

用人单位的合法利益追求需要保护,劳动者的权益需要保障落实,尊老的价值观需要提倡,政策的落实过程其实就是各个利益群体的博弈过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时间来逐步实现,我们不能指望《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孝亲假”就会得到全面落实。对此,人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是倡导休假,而不是强制休假。

回归设立“孝老假”的初衷,我们或许可以形成这样的看法,当“孝老假”的细节越来越完善,当整个社会把孝老的氛围慢慢烘托起来的时候,“孝老假”难落实的尴尬或许就不存在了。

@长城网:诚然,子女长大了要为生计奔波,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难免会忽视父母,不能“常回家看看”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似乎都能理解,正因如此,北京市政府出台“孝老假”,希望赋予子女这样一种孝老、敬老的权利,而不再以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作为借口。

由此看来,无论是“孝老假”的出台还是借助法院的力量,制度的保障的确为子女们回家探望父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应该说,内心对于亲情的渴望才是真正的“回家的诱惑”。倘若一些人利用“孝老假”短暂的假期去做了别的事而没有去探望自己的父母,那么,这一政策的出台似乎也变得毫无意义了。

我们每每因《时间都去哪儿了》、《常回家看看》等歌曲中令人动容的歌词而泣不成声,却在现实生活中一次次“背离”自己的父母。应该说,孝,唯有内化于心,时时牵挂自己的父母,外化于形,做到常回家看看,才是“尽孝”最完美的诠释。由此看来,“尽孝”重要的绝不在多少制度的制定或政策的出台,而在于人为,在于子女是否真正地把握住当下,做到“常回家看看”。

解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民族有着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随着中国渐入老龄化社会,这一传统被赋予更为深广的内涵。近年来,我国也在通过养老、人口等政策制度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事实上,“孝老假”除了直接赋予职工假期福利外,更是营造社会孝文化的一种方式,因此不管执行效果如何,对这一假期的倡导,本身就是一种孝道宣扬,有较多单位响应固然可喜,没有也未必就是失败。某种程度而言,“孝老假”既要看重结果,也要重视过程,而推广过程中所传递的思想观念,也是不容忽视的收获。

然而,网友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仅有美好的愿景是远远不够的。拿现实情况来说,不少企业本来就已经面临着成本上升的难题,假如没有相应的配套、“降成本”的努力,“孝老假”很有可能只会成为“纸上假期”。在这个意义上,以政策的形式鼓励员工为长辈尽孝,一方面值得肯定,另一方面,只有相关的保障措施与休假政策“齐头并进”,“孝老假”才能照进现实。

2017年公务员面试热点:莫让“孝老假”成为“水中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pR0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