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业总量的决定
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由此可见,就业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能够参加某种劳动。劳动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必须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未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的人,一般可以视为无劳动能力,不能以自己的行为行使劳动权利,承担劳动给付的义务。第二,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第三,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既可以是劳动报酬,也可以是经营收入。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可以称为就业。凡是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者,即为就业者。
(一)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所谓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看,它取决于用于生产的各类生产要素投入的总规模;从收入分配看,它是一定时期内要素投入而获得的收入总和。所以,总供给等同于一定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生产要素的报酬收入中,一部分用于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余下的部分用于储蓄。因此,总供给也等于消费与储蓄的总和。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
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
=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
=消费+储蓄
所谓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总需求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的需求。消费品的需求是指居民户对各类消费品的支出、住房租金以及其他服务支出的总和。投资品的需求是指企业用于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用于原材料、半成品和存货增量的支出等。
由以上分析可见:
总需求一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
如果总供给(也就是从生产角度看国民收入)在价值形态上能全部得到实现,那么,必然在价值上与总需求相等。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国民收入,即:
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
=消费+储蓄
=消费+投资
设均衡国民收入为Y,消费为C,储蓄为S,投资为I,则有:
Y==C+S
=C+I
(二)就业总量决定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同时被决定的。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利润为决策准则。企业对提供的每一就业量都有与其相对应的最低预期收益,从而使企业能够收回成本和取得最低盈利。这个最低预期收益,就是该就业量所生产产品的总供给价格。因为总供给价格依企业所提供的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故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函数关系。设Z为总供给价格,N为就业量,总供给价格与就业量的关系为:
Z=ƒ(N)
此函数称为总供给价格函数。
另一方面,企业也预期出售这一就业量所生产的商品所能得到的收益,即社会为该就业量所生产的商品所愿支付的价格。该收益即为总需求价格。
同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函数关系。设D为总需求价格,总需求价格与就业量的关系可写作:
D=ψ(N)
这个函数称为总需求价格函数。
经济社会的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一般称为有效需求,亦称均衡国民收入。因而,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或者更准确地说,取决于总需求水平。如果总需求水平很高,当N取某特定值时,总需求价格D总是大于总供给价格Z,那么,企业界全体就会竞相购买生产要素,扩大就业,直到D—Z时为止。由此可见,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就业量是同时被决定的。
正在阅读:
2017年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就业总量的决定01-09
去意大利留学到底要花多少钱?07-23
幼儿园小班户外活动课件:好玩的沙包06-18
2018年湖北环境影响评价师报名网站:中国人事考试网04-27
2018年黑龙江鹤岗中考英语答案05-06
头顶星光依旧灿烂作文800字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