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参考合集 篇一
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加强社区“微治理”,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将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不仅能确保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而且能够调动和整合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资源和力量来服务社区“微治理”,推动多方联动解决跨部门、跨区域问题,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更加精细化的社区服务。因此,我们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和巩固。
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加强社区“微治理”,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不断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让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增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的活力。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健全居民自治机制,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在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要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完善居民、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相关各方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有效协调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关系,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民生问题在社区层面高度集中,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用水用电等各种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相互叠加、相互交织。高效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降低和化解基层治理潜在风险。为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就要切实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把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下沉到社区,规范社区服务供给的内容、标准、流程等,切实增强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社区“微治理”注重利用各种民意表达渠道来发现社区居民的实际诉求,以扩大多元治理主体民主协商、切实发挥社区自治重要作用等方式来解决社区范围内存在的各种民生问题,通过提供高效的社区服务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助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2.2024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参考合集 篇二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前提。相当长一个时期,部分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对城市管理存在误区,个别地方政府的城市规划缺乏特色,高楼林立与棚户、危房反差强烈,棚户区生活不便,卫生问题堪忧;城中村改造也缺乏科学性规划,拆了建,建了拆,给社会带来巨大浪费,也给当地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不便。因此,要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这种盲目建设,忽视居民生活品质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观念,努力创造优良的居住环境,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进而实现城市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运用现代科技的方式是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迈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城市治理方法必须要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治理智能化水平。针对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力量分散、各自为政等问题,天津市B区积极探索科技盘活网格治理的“北辰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天津市B区打造“1+3+N”模式,解决“发现问题难”的困境;通过“平安北辰”APP研发,畅通工作流程,解决好“发现情况如何处理”的问题。此外,还延伸打造“全科网格”,真正实现覆盖。由此可见,城市的建设更应善用科学技术,打造平安社区、宜居城市。
统筹法制机制的完善是改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群众才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政府也能更加规范自我的行为。相反,没有规矩则造成了诸多的社会乱象,诸如乱丢乱放、占道经营影响了生活环境的改善;一言堂、拍脑袋决策则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善治侧重动态的治理过程,要求把制定良好的法律付诸实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宪法、法律的统治实现良法的价值追求。因此,只有制定良法,发挥法律在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才能最终达到城市善治的目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当下,探索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需要。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转变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才能在变革中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才能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
3.2024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参考合集 篇三
涵养公共意识需要敬畏传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无数先贤克己修身、齐家治国的金方良药;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精神谱系;更是涵养公共意识的天然土壤。如果不能敬畏传承传统文化,公共意识也会在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中化为乌有。然而,当下背弃传统文化的行为屡见不鲜,当代年轻人的文化素养与教育水平严重脱节,存在着一大批有一定知识,但目无礼仪功德的“问题人才”。想要扭转这一乱局,强化全民对经典的敬畏,深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剂良药。首先,将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传统礼仪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全阶段,努力培养一批高学历、高道德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开展敬畏传承传统文化的系列活动,将“礼仪之邦”的美誉响彻全球。如此方能涵养公共意识,提高全民道德。
涵养公共意识需要完善深化规则意识。“石以砥焉,化钝为利。以法砥焉,化愚而智。”是自古以来古人以法律为代表的规则的独到见解。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任何时候,自由都不是意味着为所欲为,而是从一开始就意味着对自身行为的约束,这是以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为基础的。所谓规则,不仅仅是抑制作*犯科的法律准绳,更是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道德规范。为了涵养公共意识,我们需要倡导加强全民规则意识建设,只有全民加强规则意识建设,才能构建起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在日常娱乐中,不能妨碍其他群体的正当利益;在公共场所中,坚决抵制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更要杜绝权力滥用,将每个人的行为限制在规则的框架下,方可提升全民道德、涵养公共意识。
涵养公共意识需要着力加强政府引导。政府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更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力量,政府对涵养公共意识的引导力量不可或缺。政府的合理引导可以加强全民自觉性,而政府引导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员干部作为群众的“领头羊”,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带头树立公共意识,主动提高认识,不胡作非为、违法乱纪,维护国家政府形象,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通过由政府牵头形成良好的公共意识奖惩机制,加强对有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行为的道德先进个人的奖励和事迹宣传,形成带动作用;反之对于危害公共利益的非违法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罚惩戒。政府引导,二者兼顾,方可提升全民道德、涵养公共意识。
中华民族是重视道德、崇尚修德的民族,历来强调“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公共意识”不是要求个体不去追求个人幸福和个人利益,而是要求个体在尊重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公共”追求。涵养公共意识重在行动,多方行动,多层面的着手,形成涵养合力。
正在阅读:
2024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参考合集05-13
2020年河北房地产估价师考试时间:10月17、18日01-18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800字12-24
选择忘记作文600字01-14
[2018年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真题]2018年广东中山中考化学真题05-11
补瑕切勿损玉作文800字11-10
2016年11月辽宁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名时间:10月6日截止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