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_超越珠峰——用条件循环寻找答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间:2022-07-06 19:46:3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挑战无处不在,一切皆有可能。大家好,欢迎来到挑战不可能,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个老人与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夏老历经43年,5次挑战,终于站在了珠峰封顶,登上了他人生中的荣誉殿堂。夏老的故事,告诉

创设情境,

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看似不可能的事学生观看视频

激趣引入

情时,我们要怎么做?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那就让我们追随夏老的精神走进今天的挑战。



今天的挑战项目也与珠峰有关,一起看一下,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可能超越吗?想不想自己尝试一下?每折一次要记住你第几次折,你最多折了多少次?超越珠峰的高度了吗?假如这张纸无限大,经过反复对折,肯定能超越,但现实生活中没有无限大的纸?怎么办?

过渡:一个程序不管简单与复杂都要经过输入、处理、输出三个过程。那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项目。老师宣读项目分析,你能找出项目中的变量吗?

同学们通过分析项目,完成学案的探究一,并在流程图中写出这个项目中的输入和输出。定义谁为变量,给变量命名时我们要遵循一个(见名知义)原则,那么高度就用(h)来表示,在python中计数用count,那次数我可以定义成(c,你知道高度和次数的初值吗?h0.5c0c为什么是0项目中我要输出什么?(c )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同学们通过自我尝试,体验折纸过程,折了六次,就折不动了,没有超过珠峰,这时思考现实中完成不了的借助程序来完成。 学生完成探究一不会的小组内讨

挑战无处不在,一切皆有可能。夏老的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

3分钟

自我尝试

通过自己折纸没法超越珠峰高度,现实中没法实现,怎么办?引出编写程序的意义。能够体现学生的编程思维方式。

5分钟

一: 要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编程思维,通过分析项目找出这个的项目的变量,然后遵循“见名知义”规则对变量进行命名,变量的初值,这是输入过程,输出呢?要得到的

结果就是输出。接8分钟 下来让学生找出项目中的关键词“反复”,看看学生对这一词的理解。从 重复执行积木块。设疑,为木?引入条件时我用了擦桌子这一生




探究二:

过渡:那这个项目中的处理过程呢?再来看,学生找出重复执项目中有一个关键词是什么?你怎样理解反行的条件,并通复这一词的?如果同学们说不出来,(看老师过流程图来掌握在干什么?擦桌子,一遍,再一遍,再一遍,while语句的流老师是不是一直在重复的做这件事情呀?)程。 如果说出来,你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在程序中把重复的在做一件事情叫(循环)用控制积木块中的哪一个更适合?第三个,为什么?(因为前两个次数是已知的,而这个项目的次数是未知的。同学们都非常善于思考,那你知道这个积木在程序中叫什么吗?老师在干什么?擦一遍我要判断一下是不是擦干净了?如果不干净我要继续擦,每擦一遍我都要看看是否干净?那什么时候我不擦了,对干净了。那这个干不干净是决定我擦不擦的“条件”,那项目中你能找出决定我还继续折纸的条件吗?那我们给这个语句起个名字吧,条件循环语句,还记得在英文中当……的时候是哪个单词吗?While以又叫while语句。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学

过渡:当厚度小于等于8848000时,重复执行,哪些语句在重复执行呢?(探究二:)请同学们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活小案例。从而引出项目中的条件。引入while语句的用法。

通过刚刚的探究学

次数(c 厚度(h) 生已经掌握了程序第一 的输入输出及重复次折 第二 while语句流程。次折 学生探索while面需要探讨的是谁

语句的执行过程 在重复执行,这是第三

: 本节课的重点中的次折 通过与上一次比难点。 第四 循环体 较次数和厚度的 次折

同学们,每对折一次,次数总是增加( 变化,写出重复写出程序流程图的

过程就是学生编程厚度与上一次比较,总是上次的( 执行的语句。

思维、想象思维具实际中每对折一次,在程序中就执行一次,

象化的表现,流程你能用语句写出来吗?

图出来了那么程序 h=h*2

就自然从指尖流淌c=c+1

出来了。 请同学们完善自己的程序流程图。完成了

吗?哪位同学展示汇报一下。这位同学的思路很清晰,大家画的是不是这样?下面我们开始编写程序:

6分钟




用挑战的方式来激起学生们的斗志。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以最短的时间完

学生通过海龟编成程序的编写。 辑器来设计程序

率先完成的同学通过演示一位具有帮助其他同学,代表性错误的程序生帮生,打破小来告诉大家以后遇组的顺序。 到这样的问题时应

该怎样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学生归纳总结要求用专业术语

一节课快要结束,学生能不能真正理解了while语句的用法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养成了勇于挑战,坚持不

挑战开始

挑战之前老师宣布规则,前三个完成的个人和率先完成的小组将步入荣誉殿堂。挑战开始,找一个代表性的错误给大家展示。看哪三位同学率完成?老师看一下你的结果。看哪组同学率先全部完成。互相帮助一下。展示作品哪位同学想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小组长汇报完成情况,请一起说出你的结果:25次,非常棒!恭喜大家挑战成功。



8分钟

课堂回顾

哪位同学再来描述一下while语句的用法。



1分钟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面、情感方面)

前三位编写完成的同学和率先完成的小组颁发荣誉奖牌。

学生畅所欲言 2分钟

荣誉殿堂 2分钟

教师总结

只要你有梦,只要你够努力,够坚持,下一个步入荣誉殿堂的就是你。 挑战无处不在,一切皆有可能,挑战不可能我们下期再见!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赶上换新教材,没有一点编程的思维和基础,这就对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当然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对没接触过编程语言的学生来说,养成一个良好的编程思维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取了自我尝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当然对于零基础的孩子能够编写一个程序,带来的成就感也是无法形容的。本着学生


的自身素质和年龄特点我采用了海龟编辑器来协助学生理解代码。就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对学生的理解代码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使枯燥的编程过程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教师分析:

教师语言欠精准,表情缺乏亲和力,环节和环节的过渡,还不够流畅。 学生分析:

本节课用的自己的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从本节课的课堂积极性来看,学生的表现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课堂上学生都有所保守,不像平常课上活跃。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课上还是比较投入的,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总体来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反思后如果再改进,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材分析

本节课泰山出版社初中第1册第二单元微项目3的活动2的内容。节课是在学习了for(计数循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循环只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还没渗透进去。Python中一共有两种循环语句,一个是上节课的for循环(计数循环)语句,一个是这节课的while(条件循环)语句。两者既有不同又有联系。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之一。也是综合运用两种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一个难点;更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学好这节课是非常关键的。

探究一:


分析项目,完成问题。用语句把输入、输出填写流程图中。

1、找出项目中的变量? 2、给变量命名? 3、变量的初值? 4、输出的是?

探究二:

选择适合本项目重复执行的积木,找出重复执行的条件。

探究三:

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完成下面的问题。



第一次折 第二次折 第三次折 第四次折



次数(c



厚度(h)

1、每对折一次,次数增加( 2、厚度与上一次比较,是上次的( 3在程序中每执行一次,次数和厚度的变化是不是的?如果是,用语句把这个变化填写到流程图中。

流程图






开始

课后反思

本节课较完整的完成了学习目标,本人认为在整个教学设计上以挑战



不可能开始这节课,又以挑战不可能结束这节课这一点我还是感到非

常满意的,设计的又一亮点是本节课的主线贯穿始终。 优点:

1、教师具有很高的课堂语言能力,语言真诚、风趣,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语言巧妙机智,提高了师生对话的有效性。教师亲和力强,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No

YES

2、教材处理比较科学,内容正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 应用。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没有照本宣科,把课本上的答案搬下来让学生答,而是精心设计了几个有深度的问题。



输出

3、渗透采点得分的原则让学生明确新知识的学习,课堂环节完整,通过基础检测对本节知识进行了巩固。

4、借助了微视频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结束

5、课堂的引入案例切合学生实际,在导入新课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用餐习惯的教育 不足:

1、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亲和力不够。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2、课前的导入稍微有点啰嗦,进入教学过程较慢。留给学生亲手实


践的时间较少。

3、课堂上如果出现一些小组讨论探究的活动,效果可能会更好。小组合作不是很活跃。

4备课中没有分析好学情,毕竟学生刚刚接触编程,想象的很美好,但现实中学生还没达到我的要求。

5、如果在讲while语句流程时,演示两遍程序的执行过程,再与实际对折过程相结合那样效果会更好。 课标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for(计数循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循环只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还没渗透进去。Python中一共有两种循环语句,一个是上节课的for循环,一个是这节课的while(条件循环)语句。两者既有不同又有联系。根据本节课实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whlie语句的用法 掌握whlie语句的流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while语句的流程,能够清楚while语句的用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编程思维习惯。 3 情感目标

通过对while语句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同


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夏老的故事养成勇于尝试、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015626ae6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