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时间:2022-09-18 01:09: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我是 号考生。首先,我非常感谢各位评委给我这次面试的机会,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将我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我说课的题目是《桃花源记》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以古代生活为专题,所选取的文章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展示古代文人的生活、思想、志趣。编者将其编排在这里,就是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而感悟古代文人生活与志趣,培养他们高深的情操,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向青少年过渡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有待形成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语言材料来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培养。与此同时,他们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充满激情,富有活力,但是在阅读中往往缺乏理性,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吃不透、抓不准,有一种“于我心有戚戚焉”但就是“心中有景道不出”,缺乏阅读的技巧,对阅读中的感受还是处于表面的浅层次和被动的接受,这就是初中学语文学习普遍存在的“瓶颈”。为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思维的理性,突破阅读“瓶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相关精神,我从三个维度制定了本次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难力维度:掌握本词内的重点字词与语法、积累名句。

过程与方法维度: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想象与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难点: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的人经历比较贫乏,阅读的数量、语言、知识的积累都比较缺乏,而对于古词这种对人生体验要求较高的文体来说,学生的阅读品味无疑是一个难点。所以,我将“有情感的朗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与语法”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分析

语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学习主动学习,老师疑难点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考虑到学生有限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经验,我准备采用情景教学法来给学生展示出一个深厚而雄浑的学习背景,调动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潜在兴趣,引起共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播放描绘桃花流水等优美的图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范读时,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讲析时,采用直观形象的板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朗读法。新课改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习,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于课文思想情感的体悟。自读,通过勾画圈点的读书方法,明了课文基本内容;范读与评读,通过合作探讨,强化学生对节奏、重音、内容、情感的理解;听读,体味情韵,取长补短,欣赏感悟。 诱导点拨法:《新课改》强调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合作交流”为主要教学模式,要求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主动的调控,加强诱导思维,指点迷津。促使学生



1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拓展探究等学习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要求教师要在学生苦求而不得的情况下进行有力的点拨启发,加强他们的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独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整理法: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分类整理出重点字词,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各种知识点,既能促进学生知识的系统化,优化学生的学习体系与结构,方便学生进行集中记忆和复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入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采用“情景创设+学生结合自身讨论+教师升华”的模式。先通过情景创设将学生迅速带入学习的氛围中,然后通过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与话题来深入讨论探究,彻底打开学生的思维,最后老师升化,让学生有所悟。我的导语设计如下:同学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目标,嫦娥向往那美丽的月宫;孟子追求那仁义天下;杜甫认为“大庇天下寒士”王安石觉得“变法才能图强”;孙中山呼吁“民主、民生、民权”,共产党人为“共产社会”而奔走(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同学们你们心中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交流发言)是的,我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有几点相通的东西,那就是没有战争,没有压迫,自由无拘束。而这些也正是一千多年前晋代大文豪陶渊明一生的追求。今天,就主我们走近《桃花源记》,走近陶渊明。 作家作品介绍

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对生活和社会的反映,都有着特定的背景。通过对作家作品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拓展学生的视野,更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晒晒你的作家知识积累”这一环节,充分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查找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脱稿讲述,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让他们零距离接近作家的传奇人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整体思绪与作家人格的魅力,感受周敦颐的高洁品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是针对提高学生朗诵能力而设计)

听读。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

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范读与评读,找一位同学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范读,其余同学按照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品评。

师生互动,疏通文意。同学分组讨论,请一个学生代表疏通,其它组同学进行质疑。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

指导探究,深入理解(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内容、结构、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学习,突破教学重点)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图画?这些图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一)带领学生欣赏桃源的自然美。这一环节的设计以“桃源美景”为核心,让学生入情入境,展开丰富的想象;绘声绘色,进行创造性的描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让学生个别朗读课文第一、二段,启发其他学生思考:渔人在河两岸以及从山口进入桃花源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并要求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接着,我在屏幕上投影出桃源风景的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然后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用下列句式进行描绘。句式:这里的„„美,你看(听)„„。教师注意对描述中词句理解不正确的地方,予以指正,鼓励有创造性的描述。我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学生:听了大家的描绘,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图,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通过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增加



2




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体会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画卷——社会美。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理解桃源的社会美,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主旨。因此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理“世外桃源”的内在美—社会美,化学生的美感,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具体的做法是:先启发学生思考:“桃花源除了景美,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美?”学生回答之后,在屏幕上投影幻灯片,让学生以渔人或村人的身份讲述这里生活的美。目的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去发现“美”,创造“美”,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生讲述之后,进一步追问:这里的统治者是谁?衙门在哪里?这地方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让桃源中人乐不思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这里没有战乱,没有阶级,没有纷争,没有忧伤,处处恬静,人们过着怡然自乐的生活,是一幅幸福、快乐的美妙生活画卷。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把全文再诵读一遍,使学生加深对桃源“美境”的体验。在学生还陶醉在环境幽美、其乐融融的桃源胜景时,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整合评读——理解评价作者的理想(这是针对教学难点所设计的环节,通过疑难点拨,让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对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启发思考和学生自己的讨论来突破,同时使用多媒体幻灯片辅助教学,提供背景资料。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涵,通过想象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从中得出有规律的认识,即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具体的做法是: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四、五段,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我提供的背景,联系历史知识思考,并分组讨论:这么美的地方它存在吗?你有什么根据?如果不存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虚构呢?此时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思路、表达等方面点拨。并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理想的启迪和熏陶,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陶渊明的理想社会能实现吗?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对比学习,拓展延伸: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我让学生结合所学对比阅读《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桃源图》(韩愈)《桃源行》(王安石)《桃花溪》(张旭)说说它们在思想情感上有什么异同?

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文章的认识已从开始的感知形象过渡到理性的认识。此时由学生自我总结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我通过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谈学习这一课的感受,也可以谈学习方法等等。在学生正感受到“收获”的满足感时,我让学生在以下的三件事中作出选择,“收获”变为创造。这三件事是: 选一段你最喜欢的文段有感情地读给全班或本组的同学听 用你的笔画出你心目中的桃花源。画好之后,如果学生愿意,就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给全班同学看。③ 制作知识积累卡: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词句,也可以把本节课的心得体会、学习的方法写出来。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把心中想象的“世外桃源”或者用心读出,或者用绘出,或者用笔写出,使课文蕴涵的美育价值在学生的读、写、画中充分显现出来,实“美”的再创造,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作业:根据新课标“学生要学会积累运用”“变知识为能力”的要求,我设定一个练习:请同学们,请结合本课所学,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桃花源”。既巩固所学,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自然美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人间

社会美 和平恬静 怡然自乐 乐园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01a1d6b011ca300a6c390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