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19 05:24:3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晋江市心养小学 叶家伟

教材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小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由于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有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不同,而这些知识和规律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里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 学情分析:

字母在生活应用中比较广泛,如扑克牌中的JQKA等,学生接触也比较多,但对于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及数量,有部分学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习中会有一定的难度,四年1班共有学生53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5人,该班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北师大版教材,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比较强,喜欢数学的学生比较多,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以游戏、情境活动的形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的规律,教师只是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即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学会根据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并从中体会出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学会用科隆乘号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的简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抢红包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数,或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或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出示扑克牌,说一说字母都可以表示什么?(课件出示) 2、从中发现字母表示数,引出课题。 二、探究加减,学习数量关系。

1、猜红包有多少钱,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用处 2、理解字母加减关系式,感受字母式可以表示数量多少 3、观察年龄

通过猜测学生和老师的年龄,从而感受字母关系式既能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之间的关系。 3、巩固练习 4、摆圆片

体验用字母表示有简洁的好处,并且懂得数量之间的关系。 5、课堂练习

三、探究乘除,拓展应用 1、探究乘法的数量关系 2、学习简写形式 3、巩固练习

4、学习X除以5的数量关系 5、运用乘法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6、说儿歌(课件出示)

自主探究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意义 四、交流收获,反思评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打开红包,学习成功法则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概括 字母:数 简洁 字母式:数量、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抢红包为主线,串起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从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入手,再从字母可以表示一个数、字母一般情况下可以表示任何数和字母在一定条件下有一定的范围三个层次层层推进,让学生充分在活动中感知和理解用字母表示数。此外字母式的存在和必要性,也通过抢红包的活动,得到建立,并且对字母式有加、减、乘、除四种关系的建构和理解,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整堂课环节清晰,环环相扣,一步一步使孩子的探究得到深入和体验,最终较好地掌握了学习的知识点,达到了课堂的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自己不断改进:

思路不清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思路一直不清晰,许多环节中的具体目标和具体要求都没有清楚,在引导的时候比较茫然,甚至有出现走过场的样子,特别在一个环节被跳过去的时候,老师的心理就慌了,思路就更乱了。

语言不简洁。整堂课教师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不简洁,数学的简洁和精炼,在老师的语言上并没有得到体现,而是许多比较不必要的语言和繁琐的解释、设问、反问等,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如何提高语言的间接性也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评价不及时。整堂课对学生的评价比较贫乏,老师没有对学生的表现、发言、汇报等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和鼓励性的评价,需要老师在这个方面也要多多注意,让评价能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习惯养成的驱动力。

处理不得当。课堂上最大的败笔就是对年龄的引导上,老师没能机智起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学生年龄加23等于老师年龄的问题,导致学生惯性地认为老师的年龄可以1001000甚至10000,而忽略了年龄具有局限性的问题。倘若老师在前面的字母表示任意数时候语言更严密,说一般情况下字母能表示任意数,是在特殊情况下,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年龄不能无限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106d11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