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01 23:16: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昼、耘”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借助插图和注释能领悟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赞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赞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宋代,在诗人范成大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再次感受农忙时节农家孩子们的天真快乐。

2.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另一位诗人杨万里,去感受一下冬日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板书诗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古诗,划分节奏。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题目中的“稚子”是什么意思?(小孩子)“弄”是一个动词,意思应该是()。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小孩子玩冰)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小孩子到底是怎样玩冰的吧! (1)齐读诗的第一、二句,结合注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早晨,小孩子把冰从盆里拿出来,把它做成一种打击乐器。)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时间是早晨?()

②小孩子是怎么把冰做成乐器的?(彩丝穿取:用彩丝穿起来)(示图片)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冬日的早晨,小孩子高兴地从金属盆里小心翼翼地把冰取出来,仔细地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

③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子怎样的特点?(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

(2)小孩子把冰做成乐器之后,又有哪些举动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诗的第三、四句。

①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小孩子敲打“银钲”,声音悠远动听。)从哪里看出声音悠远?(穿林响)

②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忽作玻璃碎地声”?(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这里的“玻璃”,是不是指现在玻璃杯、玻璃窗的玻璃?(不是,一种玉石。)这里把冰碎的声音比作了玉石落地破碎的声音,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③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这个小孩子怎样的感情变化?(小孩子瞬间由喜笑颜开变得失望无比。)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

(3)结合注释和我们的讲解,你能不能试着说出全诗的意思?(清晨,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敲出来的响声像玉磬一样清脆,穿过树林传得很远,忽然听见冰碎了,出了像水玉落地破碎的声音。)这首诗表现了(小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脱晓冰 当银钲

稚子弄冰 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穿林响 碎地声 课后反思:

这首古诗是写的作者童年时候的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根据七言绝句押韵和断句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诵出诗人的美好情怀;注重迁移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如教学《稚子弄冰》的诗句稍难理解一些,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根据注解,让学生讨论、想象,也不难理解其意,同时也感受到了古诗的优美,达到了陶冶情操,提升鉴赏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338d3f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