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系列之一学习篇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系列之一:学习篇 10.下面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并自为其名 有仙则名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数千言不肯休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论语>六则》、《伤仲永》;第七单元:《戴震难师》。 C.即书诗四句 板桥每读一书 D.还自扬州 并自忘其所语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孙权劝学》。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送东阳马生序》。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一)(2004年宁德市)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17分) (2)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伤仲永 12.方仲永和郑板桥幼时在天资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请从文中各找出一个依据。(4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13.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至少使用一句名言)(3分) 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 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三)(2008年浙江省台州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23—25 题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戴震难师 段玉裁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③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李贺作诗 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④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童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师无以应,曰:“此非常⑤儿也。” 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②是年:指戴震十岁这年,即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733年。 ③就傅:跟随老师 ④为:是 ⑤ 非常:不寻常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2分) 2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1)日数千言不肯休 (2)相去几何时矣 (3)师无以应 ...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3分)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25.读了上文,你认为少年戴震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3分) 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2006年漳州市)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0—15题。(17分) (二)(2009年漳州市)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9—13题。(17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①幕府。上②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秦府左右,中外③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乙】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长,虽长大,貌寝①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②,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涕而去。 ③,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④古人之奥区⑤,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注释】①秦王:李世民。他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②上:皇上,指李世民。③中外:宫内宫外。 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食具、羹匙和筷子,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当涉猎 (2)及鲁肃过寻阳 (3)是使为善者惧 (4)相寿流涕而去 ....【注释】①寝:丑陋。 ②竖立:同“树立”,自竖立,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③屈曲委蛇(yí): (1)但11.下面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指书中曲折难尽的深意。④赴:探求。⑤奥区:奥妙的境界,指难攻的古代学术问题。 A.孰若孤 若毒之乎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赐帛遣之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 (1)未尝识书具 (2)从先人还家 (3)少长,虽长大 (4)或对客不听其语 .... 1 C.上欣然纳之 庞然大物也 D.蒙辞以军中多务 必以分人 .....12.下面注释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请为划线句子中的“坐”选择正确的义项( ) 坐:①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叫做“坐”。《战国策•魏策四》:“先生~!”②座位。《史 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侯生坐上~。”③因犯……罪或错误。《汉书•龚遂传》:“群臣~陷王于恶不道, 皆诛死者二百余人。”④由于。乐府诗《陌上桑》:“但~观罗敷。”⑤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13.翻译下面句子。 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14.文中吕蒙和李世民有什么相同之处?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请你举一例。(课内外均可) 15.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五)(2006年厦门市)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 ④家贫无资 .....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 )(只需填序号)(2分) ... 假 ①借。 ②宽容。 ③如果,假如。 ④非正式的。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 )(只需填序号)(2分)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 2 (六)(2007年宁德市)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 (4)溥幼嗜学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七)(2008年泉州市)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5—9题。(15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烨然若神人 B. 腰白玉之环 ..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 ..C. 右备容臭 D. 主人日再食 ..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9.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48389b026fff705cd170a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