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之无甚高论”义辨

时间:2022-08-08 21:16: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卑之无甚高论义辨

作者:程亚恒

来源:《语文建设》2010年第11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本(下册)选录了华罗庚先生的《统筹方法》,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是的,这好像是废话,卑之无甚高论。教材对卑之无甚高论做出了如下注释:“这是谦虚的说法,意思是没有什么高明的理论。原意是,放低论调,不必发表多高的议论。卑,放低。之r代论。无,’,不要,不必。

很明显,依据教材的注释,“卑之无甚高论在课文中的实际意义实在难以跟它的原有意义挨上边,因此有的老师对教材的解释表示怀疑。如尹廷公先生在一文中就认为这样的解释十分拗,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是自谦之词,类似于古汉语中君主用的寡人““”“和一般人用”“”“。他还指出:作谦辞的常用的有卑官”“卑职”,这里的谦辞可看成第_人称代词”,因此,“以后的就不应视为代词宾语,而应视为语气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调节音节的作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等中的。他认为这里的不宜作勿、毋、不必、不要,而宜作动词没有讲。”,应作什么”“”“怎么,词性是代词,在句中作定语。根据他的观点,“卑之无甚高论可译为我没有什么高明的理论 那么,是不是教材对卑之无甚高论原有意义的解释出现了问题呢?

当然不是。卑之无甚高论一语出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原文如下:“释之既朝毕,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这一记载又见于《汉书·张释之列传》,是文字与(史记>小异。关于这段话的意思,唐人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曾经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解释:“,下也。欲令目卑下其志,无甚高谈论,但令依时事,无说古远也。颜师古

可见,原文卑之毋甚高论是两个并列关系的复句,所以教材前一部分的注释还是忠实卑之毋甚高论的原有意义的。

既然如此,会不会是教材对于卑之无甚高论现今意义的解释出现了问题呢?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几个有关的句子:

(1)余见其兄弟所评《才调集》,亦卑之无甚高论。(·王士衭《带经堂诗话》)

(2)余尝读其赋、钞、序、《黄山赋》诸篇,几乎不能向读。穷日夜力以释之,及乎既解,则又卑之无甚高论,果何用此貌似深奥者为也!(傅斯年《文学革新申义》)

(3)这段他在日本人监狱中思虑再三的话也许卑之元甚高论。但他却是真正能按自己的思想来生活。(张汝伦《认真地思想和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58075c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