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语文教学

时间:2022-12-03 15:17: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学科教学中有力渗透国学教育

季文萍

兰州二十一中 甘肃·兰州

国学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根源所在,而且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宽泛,篇目众多。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国学教育语文教学相互结合与渗透呢?教师应该运用更加睿智的方式无限的调动他们求知的欲望。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与粗浅的看法: 一、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诗文,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培育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在中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使青少年尽量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潜移默化地植根于青少年的心里,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他们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像这样优美的诗句,美妙的修辞,长期诵读,不仅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见识,更能让国学的儒雅恬淡、坚韧含蓄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其受益终生。

二、利用历史人物、典故、古代诗歌等将中华传统美德渗入其中

古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毫无疑问,优秀的历史人物、典故、古代诗歌等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比如,七年级语文教材中《<论语>十则》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指导我们对朋友要以诚相待。教学中,可用先贤的言论来教育学生养成诚信的美德。在《陈太丘与友期》中,又从反面教育学生与人交往“应守信重礼”,否则将会被七岁顽童所不齿。像这些简短的故事,语言质朴,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教师不须一言说教,学生自然能感受到文学形象的人格魅力。在作品爱憎分明的情感熏陶中,学生能够自然感知着是非曲直,接受着诚信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用鉴赏国学经典诗文名句,来弥补课文内容的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赏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学生在赏读中可以交流各种信息,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探究的意义,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感悟哲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并最终促进语文水平的提高。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教师应经常利用经典同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实施语文教学时很好地补充了课文内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让学生积累古文诗句素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持之以恒的国学渗透,学生




的知识、情感及经验不仅会更加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也得以夯实,这可为学生的写作和言语表达、引经据典提供丰富的更具文化内涵的内容。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久而久之,学生被文化的韵味而感染,陶冶情操,丰富语汇,在作文中可以引经据典,增强文章的文学底蕴。好文章如果领会的深,其中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明,不知不觉中都会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引用一些经典诗句来给自己的文章润色,拓宽了写作思路。

积淀几千年的国学文化,需要借助语文教学来实现对学生的熏陶,让国学进入初中语文课堂,让经典文化滋润孩子们纯洁善良的心灵,不正是我们所追求更具魅力的教学吗?如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持之以恒,掘井及泉,让散落的国学“珍珠”串成一条精致的“项链”,那么,学生在经典的滋养中一定会为习惯铺路,为生命奠基。为此,我们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竭尽全力,以生人文素养为已任,为国学教学开辟出一条通畅之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68f46c914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