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诗词 学习地理

时间:2022-11-15 20:12: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赏析诗词 学习地理

在我国的文学宝库中,诗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地理知识,在教学中将诗词和地理知识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可以这样说细读诗词几多遍,地理知识自可见



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性很强,描写气候的诗词有很多。在教学夏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时,我就很好地利用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主要描写夏季风开始的时间。每年四、五月份,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南岭以南的地区,来自大洋的暖气团和北方冷气团形成的锋面在南岭一带,故这里降水较多,即清明时节雨纷纷。赵师秀《有约》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又进一步写出了夏季风推进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随着夏季风增强,锋面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北方的冷空气势力虽已减弱,但仍可影响到江淮地区,两种气流在这里交锋,由于它们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形成准静止锋而产生连续性降水,雨带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徘徊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时节,称为梅雨天气,即诗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曾几《三衢道中》中的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主要写出七月中旬以后,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增强,锋面雨带移到华北、东北。有的年份夏季风特别强,锋面雨带在江淮地区停留的时间很短,很快移到华北、东北,江淮地区基本无梅雨期,成为空梅,造成干旱灾害,即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而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比正常年份来得早,雨季时间也长。这样,在我国就形成南旱北涝的格局。三首诗词形象地把夏季风在我国的开始时间、行进路线、推移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欣赏优美的诗词的同时,也把枯燥的气候知识理解得非常透彻到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及分界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在教学中借助王之涣的《凉州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一语双关,风不度玉门关是戍守玉门的士兵发出的感叹,由此还可說明军事对玉门城市区位的影响;春风也指皇帝的恩惠,戍守玉门的士兵得不到皇上的关爱,玉门因得不到皇帝的重视而难以发展,可见政治也是影响玉门城市的区位因素之一。样,学生不仅记住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而且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开发西部的重要意义。



地势与河湖、气候的关系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借助优美的诗词意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在教学时,我引用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诗句来加强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的大部分河流是自西向东流?这些诗词都说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正因为我国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所以大部分河流都自西向东流。在教学《黄河》一节是,我将河流与地势的关系进一步联系起来,李白《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黄河奔腾咆哮的壮阔气势,而且涉及到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是指巴颜喀拉山,是指渤海。此诗原来是说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流入海。现在常用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不断加高,天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下游河道每年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河床逐年升高,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



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形象地描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刚刚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海拔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另外,还有大量描写山河、植被、自然风光的诗词,都非常有助于我们的教学,其实,诗词中的知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我只是从地理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只不过是诗词宝库中的苍海一粟,更多深藏未露的知识还有待我们去发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72282eeb9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