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平话”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2-10-09 02:07: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宁“平话”的前世今生

作者:暂无

来源:《农家之友》 2015年第2



到过广西首府南宁的人,都以为南宁本地方言是白话,其实,南宁还有比白话更“土著”的方言——平话。平话人主要分布在南宁周边的农村及城郊。那么平话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又是从哪里起源的,有什么历史渊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宁的“平话圈”。

历史渊源

衍自戍边士兵与本地人通婚

在南宁市平西村二支路福建园黄氏祖屋里,黄女士爬上木梯,将一炷香插到了祖宗牌位前的香炉里。“每逢初一、十五,我们黄家的人都要来祖屋上香,如果有人结婚,也要到祖宗牌位前拜堂。”这是南宁平话人至今幸存在城中村当中很普通的一间老屋,无数南宁平话人的日常生活,就在这上香祈福中可窥见一斑。

“平话人的历史与军事有关,宋朝将领狄青曾南下驻军,留守屯戍的士兵和古邕州的百姓通婚,逐渐融合演变成了南宁平话人群体。”广西民族大学人类学教授、平话人研究权威学者徐杰舜说起平话人的历史顺手拈来:“南宁市郊区及横县、宾阳、上林、马山等县,以及左、右江沿岸,都散居着平话人口,这一带的平话统称桂南平话。广西桂北地区的灵川、临桂、永福、龙胜以至融江沿河也散居有平话人口,这一带的平话统称桂北平话。”据统计,广西的平话人约有650 万人左右,南宁市区从津头村、白沙村、亭子、平西村、友爱村到心圩、石埠均有平话人的踪迹。因为与军事有关,平话人的分布情况正好呈现出从两条主线:南北铁路线两边和左、右江范围,而这正是古官道的所在地。“这与古时军队屯戍的习惯相通。”徐杰舜解释。

广西平话人乡友联谊会秘书长李环宗说:“目前平话人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我曾经跟广西医科大学的一位教授用DNA 检测技术研究平话人的基因,发现在母系遗传中,广西本地人的基因占据主体,也就是说,当时驻军广西的士兵多与本地妇女通婚繁衍后代,于是形成了今天的平话人。”

后代寻根

祖先来自今河南滑县

“听村里的老人说,我们祖先来自山东白马县。”南宁市陈东村村委会办公室陈主任对记者说。在《友爱村志》上,记者也看到了友爱村六大姓氏的族谱,里面均提到,该村六大姓氏几乎都全来自“山东青州府白马县”。早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南宁市平西村书记钟秀波还在部队当兵时,居然能很顺利地用平话与山东战友交流,因此,他一直对祖上流传下来的平话人祖籍为山东一事深信不疑。

“在南宁郊区和郊县,起码有数百万平话人的家谱中都记载祖籍是山东白马县。”南宁市市志办曾参与过多部志书编撰工作的覃芝馨介绍。但奇怪的是,民国以来,很多广西平话人多次派人到山东访祖,但都无果而终——山东根本没有白马县。

“按照平话人的族谱记载,他们多是北宋狄青戍守广西的士兵的后代,但是在宋朝,山东省根本还未建制,一直到明朝后期,山东省的建制才正式出现。”覃芝馨说。那么,平话人族谱中的“山东白马县”是子虚乌有的吗?




为解开这一历史谜团,1994年至1997 年间,南宁市市志办多次派人到河南和山东考查,终于找到了南宁平话人的“祖宗”。

“‘山东白马县’其实是今天的河南省滑县。”覃芝馨解释,“其实,古时候的山东是一个地理概念,指‘太行山以东’,并非是一个行政建制单位,而白马县也确实存在,那就是如今的河南省滑县,自秦朝以来到明朝末年才改名为滑县,那里一直以来都是兵家重地,宋军从北方进军岭南,就是从那里集结出发的。其实,从北方来的士兵有可能来自如今山东青州,也有可能来就来自河南滑县,甚至是北方各地,但都是从河南滑县出发的,流传到现在就成了平话人所有族谱中描述的:平话人的‘祖宗’来自山东白马县。”

生存技能

平话人农业技术特别好

成立于1996 年的广西平话人乡友联谊会,曾经在南宁市朝阳区开了一家蔗园饭店,“平话人也称为‘蔗园人’,就是因为他们很会种甘蔗。”会长李则庄说,有甘蔗地的地方就有平话人,这是辨别平话人住地的一个标志。

“解放前,广西还没有糖厂的时候,很多平话人就懂得用土方制糖酿酒,原料就是甘蔗,他们用漏斗形的大锅熬制,将熬出的糖浆晒干,就可以得到白糖及红糖。现在市面上卖的红糖,还有很多是通过土方制作出来的。”李则庄说,用甘蔗渣来酿酒,用花生来榨油,也是平话人擅长的。“壮族人种糯米很在行,平话人制糖酿酒榨油很在行,我们便用糖、酒和油来交换他们的糯米。”

李环宗说,在平话地区,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就是将黄麻的叶子煮成菜肴,“现在在水街、双孖井菜市也还会看到有人贩卖黄麻叶子,这是平话人祖祖辈辈常吃的一道菜。据说,黄麻叶子有祛湿的作用,很可能跟从前祖宗们从北方南下后为适应湿热而找到的食疗方子。”

“平话人很会种田种菜,农业技术特别好。”徐杰舜笑着说,中原居民自古就掌握着最先进的农业技术,他们来到南方后,就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了南方,这也是平话人来自中原的另一佐证。

语言特色

平话山歌具古汉语韵味

“ 新搭楼梯去捞月, 怕妹嫌兄手短多,茅屋里面排八字,竹门配得木门否?”广西平话人乡友联谊会南宁分会会长邓福珍给记者演唱了一段平话山歌。

“平话山歌多以情歌为主,歌词一般是七字居多,很有古汉语诗词的韵味,也有很多比兴、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邓福珍举例,比如说自己出身寒门的有一句为“高山搭房门面北”,以高和寒来比喻自己的出身;比如“哥过藕塘哥洗手,人人爱说哥偷莲”,里面的“莲”与古乐府诗里莲花意寓的“怜爱”一致。“平话山歌还有一些特定的指代,比如灯草代表心,苇杆代表风流,观音代表清净,都是有规律的。它也押韵,有四句都押韵的,也有一、三、四句押韵的,都很有讲究。”

邓福珍说:“平话人还有一个有趣的语言特色,他们一般称父母为亚叔亚嫂,有些地方也有称叔叔婶婶,这其实是古时平话人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留下的少数民族习俗有关,少数民族中有‘不落入夫家’的习俗,即结婚后3 天,妻子便回娘家,逢年过节夫妻团聚,因此头胎生


育下的孩子很难判断是否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孩子便都称自己的父母为亚叔亚婶。如今,这种称呼已经渐渐消亡,后辈已经直接称父母为爸爸妈妈了。”

(玉 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7529f91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