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更须巧点睛

时间:2022-04-23 11:36: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画龙更须巧点睛

——如何突出文章中心

“中心明确”是《考试说明》对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唐弢先生说过“一篇作文内容丰富,而主题不明确,这就好像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可见,中心明确对一篇文章来说是很重要的。所谓“中心明确”,是指文章的观点要鲜明,中心要明确。突出中心的技法很多,可留意以下几点:

一、巧设标题,明确中心

古语云:题目者,目也;目者,眼也。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可以反映文章的主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好的标题,犹如传神的眼睛,蕴涵着诸般信息(文章的主题、体裁、情感、色调等),能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也是极重要的第一印象。题好一半文,由于高考作文的主流是供材料的范围话题作文,而这种题型一般是要自拟标题的,因此,在标题中嵌入话题,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先入为主,抓住主旨,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牵引,将文章扣到话题上来。如2013年山东卷高考作文《咬文嚼字》为作家挑错误的材料作文,有的考生就直接在题目中点明自己的观点,《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正视批评,成就谦谦君子之风》《腹有雅量气自华》等都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二、巧用题记,揭示中心

题记对文章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为它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揭示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如果在文章的开头,精心设计一个短小精炼而又意蕴丰厚的题记,既显露了自己的才情,又会一下子拨动阅卷老师的心弦。如:

1)它愿意追逐天边的云彩,即使伤痕累累,筋疲力尽;他愿意陪伴年迈的父亲,即使没有说话,默默相望。

——题记 2013湖南卷《我愿意》

2)时间是个风轮,永远不知疲倦。它轧过,留下斑驳痕迹。

——题记 2013浙江卷《斑驳年华,谁在哭泣》 与此同时,以精粹深刻、意蕴丰厚的只言片语作为文眼,也可以为全文立骨。如《琐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统摄全篇,使全文条理清晰,中心突出。《绿》《荷塘月色》开头分别用“惊诧于梅雨潭的绿”“心里颇不宁静”来统摄全篇。

三、开门见山,快速入题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考作文的实际情况来看,不能快速入题,是造成中心不明确的重要原因。为此,在作文开头时要三言两语就进入话题范围,表明观点,展开情节,为全文定下基调,然后逐次展开深入。2013年福建卷引用的材料是顾城的哲理抒情短诗《忧天》,一考生开篇引王守仁的名言“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抵乎?”点扣材料中的“引力”“无依无附”等关键词,明确自己的观点“志存高远,务实进取”

四、妙用技巧,反复点题 文章的一切艺术技巧,总的来说,都是为表现内容特别是文章中心服务的。正因为如此,它们对加强文章中心的明确性有相当大的作用。比如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的技巧,就是为了通过前后鲜明的对比,反衬所要表达的中心,使主题更加突出鲜明。同时,在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可以用排比的手法,让字面相同的句子重复标题或中心,反复点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2013年重庆卷高考优秀作文《大豆命运变化的启示》紧扣“改变”这一契合写作材料内涵的关键话题,侧重于“人”的立场,从“改变,才能柳暗花明,打开境界”“改变,辅以必要的智慧,能创造新的价值”“改变,才能有


突破,成就自我”等三个角度反复展开论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五、精心选材,紧扣中心

盖房需要选材料,写文章也需要精心选材,因为材料决定着文章的质量,选取了恰当的材料,就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典型全面、真实准确、新颖生动是对选材地整体要求。201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是一段材料,材料的核心是探险者的举动给栖息在山洞中的蝴蝶带来了影响。一考生在《熄灭蜡烛,莫惊扰美》中,选用了“兵马俑”的材料:“兵马俑在刚出土的时候,它们色泽光鲜,一如山洞中那些美得使人屏息的彩蝶。然而,人们的惊叹和羡艳的目光惊扰了那华美的色彩。一夜之间,彩色尽数褪去,留给世人的只有灰色的惋惜和遗憾。一连挖了几个坑洞,一边收获了几万声叹息。终于,科学家们放弃了发掘,像失落的旅者们一样,默默地退出。何必发掘呢?与其一次次被美攫住呼吸再一次次顿足于美的消逝,不如还美一个宁静而适宜的栖身之所。”事例与材料完全吻合,充分论证了“在寻找美的过程中,我们的无心之失可能造成对美的惊扰”的观点,可见小作者选材的精心与准确。

六、点明旨意,画龙点睛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在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两句话深刻揭示文章的主旨,整篇文章就如画龙点睛般活脱起来,这种明确中心的技法就叫“点明旨意法”2013上海卷高考优秀作文《更重要的事》写一次考试失利让我惴惴不安,担心会挨打,在恐惧中我病倒住进医院,最后在父母、老师、同学的劝慰下,我终于走出成绩不好就挨打的阴影,真切感受到“关怀比成绩更重要”,篇末点题,画龙点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a18fbe7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