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的画,童真的趣——丰子恺《竹影》赏析 《竹影》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作者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文章描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看天地、看人影、看竹影、画竹影的有趣游戏及对中国画的认识,充满了童真、童趣。孩子的游戏,在一般人眼里也许不屑一顾,但在丰子恺的眼里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从而,揭示出艺术和美常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蕴藏在平常的生活之中。为我们指出了艺术与游戏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戏,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美。同时,还有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散文除评论外,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文字朴实无华,有浓厚的生活情趣。丰子恺先生喜欢儿童、热爱儿童、崇拜儿童,他的好多作品都反映儿童生活,表现童真童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的这部分散文受其绘画造诣的影响,文字朴实准确,刻画细致,淡淡的叙述中往往蕴含深刻的内涵,耐人寻味。 品读课文,会发现文章于朴实之中见生动入微,平淡之中见童趣。具体表现为: 1、写景用语精准,精细入微,大有中国画写意的意境: 试看下面的例子: 看天: 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看月: 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看人影: 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看竹影: 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2、叙事写人,观察细致,运笔处处充满童趣、童真: 例如:文章中写孩子们观察天空中光线、色彩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木炭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等等都是非孩童所不能为的。 最富有童趣的是第三小节的两处描写: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子。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还有两处: 其一,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 其二,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 写华明难为情,把手藏在背后,很具有孩子气,很是生动,用词准确。写看到爸爸也参加进来描竹影孩子们更加高兴,边描便问爸爸问题,也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3、立意高妙,大巧似拙。 孩提往事,兴手拈来,娓娓道来,似是若非。 明明要写月下描竹影,却荡开一笔,从孩子们晚饭后乘凉写起,为写月光作好了铺垫,接着写孩子们质疑解疑“烟气”,月光下描身影,等等,都为描竹影造好了势,突出了孩子们好奇,兴趣易变化的心理特点,最终他们的所有的兴趣都集中在了水门汀上描竹影,以及听爸爸讲中西绘画的不同上来,从而让爸爸轻松完成了一堂独特的关于绘画艺术的教学课。读至此,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想到寓教于乐,想到艺术和童真、童趣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怎样教育引导孩子等等之类的问题。这就是古人所谓的意近而旨远的文章境界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c7d722703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