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默写和翻译 一、理解性默写 1. 《伶官传序》中,体现作者思考“得”“失”的难易或许是由人事决定的句子是: , ? 2.《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 , , 。”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 , 。 4.《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 , !” 5.《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 , ?” 6.《伶官传序》中,从“ , ”可以知道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7.《伶官传序》中,晋王将终时提及三个仇人的情况是: , ; ; , 。 8.《伶官传序》中,作者以感叹词起笔,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 , !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9.《伶官传序》中,庄宗出兵打仗及凯旋之时,用“ , , , , , ”来表示对父亲的敬重及对其遗愿的重视。 10.《伶官传序》中,由“ , , ; , , , ”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 , , ?”的教训,得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 二、《伶官传序》翻译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每日作业】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伶官传序》中,体现作者思考“得”“失”的难易或许是由人事决定的句子是: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5.《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6.《伶官传序》中,从“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道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7.《伶官传序》中,晋王将终时提及三个仇人的情况是: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8.《伶官传序》中,作者以感叹词起笔,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9.《伶官传序》中,庄宗出兵打仗及凯旋之时,用“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来表示对父亲的敬重及对其遗愿的重视。 10.《伶官传序》中,由“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得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 二、翻译 1译文:推究庄宗得到天下的原因,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2译文: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愿望(遗愿)! 3译文:此后出兵,就派遣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到太庙祭告,取出他父亲的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胜利归来就把箭收藏(在祖庙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813a9b89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