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教案

时间:2022-04-06 23:54: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2、能力目标

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3、情感目标

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朋友的深挚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重+难)

教学方法

引导、交流、点拨。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回忆一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引导学生齐背)。诗人为何说“君问归期未有期”?“好男儿志在四方”古代许多文人立志远图,报效国家或羁旅他乡,然而古代道路崎岖坎坷,交通工具落后,亲友之间一别多年再会难期,正所谓“归期未有期”所以他们更重别离,因而备酒饯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来表达离愁别绪。所以,多数送别诗情调低沉,那么,李白的是否也是这样?咱们今天就赏析一首送别诗——李白的佳作《送友人》。

二、了解李白

(引导学生回忆交流)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三、诵读与品味 1、学生自读体会 2、引导学生展示 3、诵读情感交流

1)谁来点评一下这首诗的语气?从哪里看出来的?

例:“萧萧班马鸣”中的“鸣”显出一种豪气,而“萧萧”豪迈中蕴涵着凄凉。 下面咱们齐读一遍,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来,开始。

2)看来大家感受比较深刻,读得很好。大家是怎样理解诗人情感的?

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作者也是运用他们最精练的语言来表达其最深挚的情感,能否从其他的地方举一些语言运用精练的例子?

3)其实他们刚才所说的是动词和形容词,究竟还有没有其他的词语?


下面咱们就具体品味一下这首诗的语言。请再读一遍这首诗,找一下诗中都有哪类词语。

明确:名词、也有动词、形容词。还有数词和量词。请举例说明。

名词有“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班马”、“游子”,数词和量词有“一

”、“万”和“里”。动词有“横”、“绕”、“征”、“挥手”

。这些词都会产生什么样的

效果呢?

大家交流一下。

预设:青山和白水,比较明丽,然而孤蓬、浮云、班马给人飘泊不定之感,与游子相照应,但是我却不明白,既然这样,为什么还写那色彩明丽的山水呢? 4)那些动词呢?大家认为哪些更好? 明确:“横”、“绕” 教师引导:

首先要看这两个动词前后分别连接的是什么词。比如说“横”,前后连结的是名词,综合考虑,然后再跟“绕”的运用对比。

明确: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5这样看来,“一”“万里”也应综合考虑了。也就是说在此一别就是万里,有一种什么情感?而“班马”又增强了友人之间的什么感情。

明确:惜别、依依不舍之情。

教师小结:

这首诗在同学们的积极探讨下越来越清晰了,所以我们通过品味诗歌语言,就能够了解诗人,就能与他们进行时空对话。其实这里所说的名词就是诗歌中所说的意象,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意象语言,那么,什么是意象呢?大家已经体会到,它首先是客观物象,其次还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实还有一类语言叫做情感语言,如“鸿雁不堪愁里听”、“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愁”、“悲”还有常出现的独“断人肠”等,就直接蕴寄作者的情感。而其他的词,如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我们就称他为特定词语。鉴赏诗歌时,我们都应该认真品味。

4、探究写法总结

6)那么,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能否体会出来? 明确:用了较多的意象,是借景抒情。

7)那么谁能够从表现手法思想情感上对这首诗总结一下呢?

明确:这首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师点拔)借什么景呢?也应具体说出来。比如借“孤蓬”、“浮云”、“落日”、“班马”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然而诗中的“青山、白水”色彩明丽给人以感而不伤之意,表现出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

5、拓展迁移训练

8)下面就请同学们从品味语言入手去鉴赏下面一首送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以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为重点。(以下首先学生自己品味,然后学生交流、展示,老师点拨、总结。)


9)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歌?能否背出来? 10)完成课堂练习。

四、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课后相关习题。 2、背诵诗歌《送友人》

五、教学反思

“诗歌与散文”新课程目标指出:“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可见,它对我们的要求是:一、培养鉴赏诗歌的兴趣;二是使其获得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怎样办呢?我认为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品味、交流,在感悟品味中,培养其鉴赏兴趣,在交流中逐步获得审美情趣,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其逐步认识鉴赏诗歌所运用的一般方法。

另外,从平时的学生做诗歌鉴赏题的情况来看,鉴赏无从下手,组织答案没有语言可写。其根本原因,一个是不知如何鉴赏,另一点就是鉴赏时没有清晰的抓手。我想,运用这种课堂模式,就能够弥补学生的这种缺陷,使其领会到怎样鉴赏,从哪里着手鉴赏,鉴赏时有话可说,同时能够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应该说一下目标的设置了。当时综合考虑新课标和学生现实状况两个因素,于是就设置了这三个目标,基本上是按先读后品再背,最后巩固拓展的方式进行的,其中以品味语言为中心,因为在品味语言时,其诗歌手法(表现手法学生已有较多认识)和思想内容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然后再经方法点拔使其彻底清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01b5f031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