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眼睛和眼镜(物理教案初中八年级)

时间:2023-02-12 00:02: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节 备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授课时间



5.4眼睛和眼镜 课型 授课方法

新课 观察法、讨论法.

一、 识与技能:

1.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 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科学

教学目标

态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器材 教学过程:

一、 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什么不用眼睛,用手摸也能知道某一物体的形状、 凉热等特点?

因为我们有触觉、味觉、视觉、嗅觉、听觉,能摸出来是 触觉的作用

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 世界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

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

二、 课教学 1、眼睛

[放投影片,课本图 5.4 1,眼球的结构,让同学们通过 图和投影片讲叙]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 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 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 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 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 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 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 来观看物.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 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 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 相机的光圈.

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

你们大小、

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挂图、眼睛模型、投影仪、书

备注: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 护视




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

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像,但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直 立的物像,是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

远点和近点:

正常人:近点在大约 10cm处,远点在无限远。 明视距离大约是

25cm

2 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 太强,致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一 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开,

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后 再射入眼睛

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 怎么预防近视眼?

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 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因

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 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 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 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 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 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



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 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

预防近视要做到: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 离约33 cm.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 睛保健操④不要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⑤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⑥ 不躺卧着看书.⑦不在走路时看书.

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从无穷远处射来的平行光 线会聚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3、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眼

是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太扁,折光能力太弱,致使 近处射来的平行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聚成一点,形成的 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 此,看不清近处的物

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 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



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ab8b27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