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舒丽萍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做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调整环境教育的结构,要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教育手段把未来与现在的公民培养成为21世纪创造人类更好生存环境的积极参与者。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仅要求他们知道《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明白益虫益鸟是人类的朋友;了解环境污染的表现;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而且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现有的课本为基础,尽量发掘,找到与环境教育相关的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环境教育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挖掘本学科环境教育的素材 由于语文科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因此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环境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显性和隐性的,显性的比较容易找,隐性的则需要教师认真的分析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素材。 九年义务教材语文第五册共有二十八篇课文,其中第一、二、四、六、十单元中编入了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课文,共六篇课文,这些课文中环境教育显性教材的有《喜爱音乐的白鲸》、《一只小鸟》、《海底世界》,其它三篇均为隐性的。在教学《金色的草地》、《小镇的早晨》、《葡萄沟》这几篇描写美丽景色的课文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知识结合点,着重培养学生热爱优美的环境,是他们在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懂得这么美好的环境要靠人们的爱护和创造。在教学《喜爱音乐的白鲸》、《一只小鸟》、《海底世界》几篇课文时,侧重进行真爱野生动物、珍惜人类生存环境的教育,尤其在教学《一只小鸟》时,要使学生懂得爱动物,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这很重要。 对于隐性的环境教育教材,需要教师分析挖掘才能使环境教育的因素,显露出来。例如,《小镇的早晨》一课中,只有寥寥数语,描写小镇早晨的河面,在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针对这句话,教师则可以深入地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小镇的早晨河面那么美,就在于河水很清,清得透明,这一切都因小镇的人们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才会有这样的美景。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进行生动的对比,启迪学生的心灵,认识到优美的环境不仅需要人们去创造,更需要人们去保护,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学进行知识教学的主要形式,语文学科中的环境教育是随着知识技能的教学而进行的,所以课堂教学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体。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语文学科的教材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我们要根据各课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境教育,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教师采用了课件演示,将学生生活中难以接触的课文中涉及的海底景致形象地展示出来,虽然本课是环境教育的显性教材,但由于海底是我们无法直观的看到,学生只是凭空想象,感到很陌生,想了解它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通过课件,形象地演示出栩栩如生的画面,让学生大开眼界,在心灵深处掀起情感的波澜,教师此时点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海底的各种生物,要靠我们共同来爱护,才能长久的拥有美丽的海洋,丰富的物产。可见,人类的家园是靠我们去精心的呵护与创造的。如果我们违背了自然规律,那么留给子孙的将是“石头林”,为了给子孙留下碧水蓝天,一方净土,让我们都来保护环境吧!此时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心灵深处埋藏下热爱环境保护地球的种子。 3.注重横向联系,拓宽环境教育空间 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就是要给他们创造与周围环境相接触的 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感官认识自然界中的事物,从而尽早唤醒他们的环境意识。因此,要把课内的教育向课外延伸。作文指导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要特别重视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例如,在指导写一处景物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我们的校园”使学生在习作时学习到考察某地地理环境的方法。在组织学生观察之前,首先确定观察路线,给每人提供一张校园略图,将行走路线表于图中,按图行1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3c9cf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