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围绕风筝的起源、发展、应用开展初步的研究性学习,提出假设。在观察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大胆质疑,获取证据,分析并解决问题,形成理性思维。 2. 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评价,在学习中要有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3. 结合读本,边观察边想象,尝试续编读本《风筝的故事》。 4. 学习风筝文化,感受风筝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生活在世界风筝都而自豪;做风筝文化的传播者,将绘本中的故事或学习收获讲给家长或朋友听。 教学环节: 一、《风筝飘飘》歌曲导入 由歌曲引出故事中的主人公:风筝。二、走进故事中的风筝 1. 学生借助图片讲墨翟与木鸢的故事,引出风筝的发展史:木鸢--纸鸢—风筝,借机引出鸢都人,出示字典中“鸢”的解释。 2. 启发思维,交流军事中的“我”、通信中的“我”、气象中的“我”,鼓励学生,结合考察探究结果,大胆表达,尝试充实风筝的故事。 适时评价,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探究成果,观察想象能力,质疑解疑能力等。 三、古诗中的风筝 1. 在这么多的朋友中,我最喜欢吴友如,引出《题画诗》,借助音乐拍手的方法,指导读好古诗节奏,同桌互相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背诵积累的风筝主题的古诗,感受风筝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生活的美好。 适时评价,表扬学生热爱积累中华古诗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态度。 四、课中操:歌谣中的风筝 鼓励学生根据歌词自编动作,边做动作边唱《小风筝》,体会化身风筝的快乐。 适时评价,鼓励学生结合情景主动创编,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态度。 五、生活中的风筝 1. 引导学生交流在生活中发现的风筝。 2. 播放“我和我兄弟姐妹”生活的地方,如风筝博物馆,风筝广场, 北海路,杨家埠、潍坊世界风筝都。 3. 结合交流,继续充实风筝的故事。 适时评价,表扬学生善于观察、主动交流、乐于分享的学习态度。 六、交流收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c95a8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