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议幼儿自主游戏教学中家国情怀的融入与渗透 作者:孙亚 来源:《启迪与智慧·中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 ; 要】 ;幼儿教育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占重要的位置,是实施民族教育大业的起步阶段。在幼儿教育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应尽的义务,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特征。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自主游戏让幼儿体验家国情怀,激发他们爱他人、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感。 【关键词】 ;幼儿教育;自主游戏;家国情怀 幼儿教育无小事,他们的全面成长关系到整个家庭、民族的未来。加强对幼儿的“家国情怀”教育,可以让幼儿从多维角度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认知我们的民族发展,对激发幼儿的家国意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因此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是幼儿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下面我将结合幼儿自主游戏活动方面谈谈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做法。 一、园内实施多元主题游戏 “家国情怀”教育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幼儿的情感认知,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过程中,幼儿园要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开展,这样才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为了增强幼儿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祖国荣誉的认识,我园曾经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亲子游戏和具有传统文化的滚铁环,踢毽子,幼儿们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不仅激发了他们的运动兴趣,还提升了他们对运动的感受。在“认识祖国”教育活动中,我们在室内为幼儿播放相关的记录片视频,如“蛟龙号”潜水器等,幼儿的兴趣再次升温,有的小朋友自主地进行心中的复兴号、蛟龙号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为祖国的强大繁荣感到自豪。 二、家园共育创设仪式感活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观念、情感认知、世界观等都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所以,在实施“家国情怀”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联合起来,共同为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保驾护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如,为了增加幼儿的“家国情怀”意识,我们邀请一些有思想、有创意的家长参与到我们的自主游戏活动中,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为幼儿园的主题活动献计献策。尤其在具体的节日活动中,为了让活动具有仪式感,我们邀请家长一起参加。比如,在三八妇女节那天,我们设置的活動是让幼儿为妈妈制作一个卡片,体现对妈妈的爱;在重阳节,为了表达尊老爱老,幼儿为自己的奶奶爷爷端茶倒水;端午节的时候,为了满足幼儿对包粽子的心理需求,我园买来必备的材料,让幼儿家长加入到包粽子的活动中,每一个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包一个粽子。在一个个稚嫩的动作中,幼儿们对包粽子有了实质性的认识,同时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教师们给幼儿讲述了屈原的故事,让幼儿知道了粽子的由来。通过多种形式的自主活动,每个幼儿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了爱家人、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美好,激发了他们的“家国情怀”意识。 三、区域游戏中延伸情感体验 幼儿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人际交往能力,还能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为了激发幼儿对家庭文化的认识,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我们会将相关的“家国情怀”等思想延伸到一定的区域活动中。 例如,在幼儿自主阅读区域,我们投放了相关的书籍,其中有《唐诗三百首》《朱子家训》等,在为幼儿提供诸多的阅读书籍的同时,让幼儿认真体会传统思想教育中的精髓,帮助他们完善心灵,崇尚家风。为了让幼儿“家国情怀”思想不断完善,还要求家长帮助幼儿园继续搜集关于此类话题的素材,并督促家长合理安排时间与幼儿共读,在促进亲子亲情的同时,增加幼儿“家国情怀”的意识,激发幼儿对亲情的感悟和行动。 四、创设民族文化的成长环境 民族文化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分量,为了激发幼儿的民族文化认识和体验,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幼儿的视觉、触觉为激发切入点,通过一些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 例如,在幼儿园我们设置了幼儿能看得见的民族文化道具,比如京剧中的脸谱、十二生肖的图片、中国结等,让这些具体形象的道具成为激发幼儿探索的导火线。有的幼儿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道具背后的故事或细节,就会问老师或父母。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每当幼儿从这里走过时,都会想到其中的故事情节,传统文化的种子已经悄然埋在幼儿的心田。为了增加传统文化节日的气氛,幼儿园教师还会组织幼儿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加工,制作出富有民族特色的物品,如元宵节的时候制作的大红灯笼,春节的时候制作的年画、门神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幼儿不仅增长了知识,还体会到了动手操作的快乐,体会到了节日的美好。 总之,幼儿“家国情怀”教育是摆在当前幼儿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的主题游戏,激发幼儿的自主游戏意识,让他们在具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中增强对祖国传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6f70cee0f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