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律》教学设计(精品)

时间:2023-09-19 22:00: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交换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下册第六单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材分析】交换律作为小学阶段为数不多的定律之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对整数运算适用,对小数、分数运算,乃至中学阶段的有理数、实数运算也同样适用,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如何通过剖析加法交换律这一简单的知识表象,抓住其背后的数学思想本质,从而有效的学习,是这节课要思考的问题。

【学情分析】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意义和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加法、乘法交换律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过浅显的认知基础,只是没有明确的概括,本节课的教学是基于之前的认知基础,经历交换律数学化的过程。要将学生以前的感性认识经过验证、明晰后上升为理性认识。

【设计意图】苏教版这部分教材是安排先教学加法运算定律,再教学乘法运算定律,最后对比加法、乘法运算定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由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有其内在联系,把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对比教学有利有学生进行迁移和联想,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便于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掌握数学的本质。于是确定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作为一课时教学的思路。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交换律,会用举例说明等方式来验证、解释交换律。

2. 通过猜想、举例、归纳、验证等一系列活动,经历加法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究,理解交换律的内涵,发展初步的符号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提高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孩子们,一年级的你有多高?现在的你变高了,说明你的身高变了,这四年中,你还有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师:生活中有许多变与不变的现象,数学中也经常研究变与不变!现在就开启今天的探究之旅吧!

一、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课件出示一年级数的分解,得出等式:5+1=1+5

师:刚才大家说起一年级的事都很激动,让我们一起穿越回一年级,瞧瞧,这会吗? 师:如今四年级的你能用等式来表示吗?

2、仔细观察这些等式的左右两边,你有什么发现? 得出: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引发猜想:是否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

师:但是,孩子们,从个别的例子中得出的结论,只能看作一个猜想(板书问号),这个猜想是否成立,还需进一步验证。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或解释吗?(课件出示话题一)

师:孩子们,不着急,思考一下,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二、在列举例中验证规律

课件出示:

话题一: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是不是都不变呢?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验证吗?

1.学生验证猜想,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共享思考成果。)

预设:1、联想旧知识验证规律,这是个好办法,把掌声送给会联想的孩子。 2、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它,是个好办法,把掌声送给会观察的孩子。 3、举例子,这方法不错,把掌声送给会思考的孩子 师:例子举一个够吗?大家一起动笔多写几个例子。 2.在比较中验证、概括规律。

师:在举例过程中,有发现和变了的例子吗?如果有,要赶紧提出来,数学中把不符合猜想的例子叫做反例,反例只要出现一个就可以说明这个猜想肯定是……现在没有反例,且我们又能举出这么多符合猜想的例子,看来,我们能把刚才的猜想变成结论了!(问号改为句号)。

我们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3.用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吗?(数、字母、图形、文字) 师:这么多的例子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a+b=b+a 师:如何理解这个式子?

4.小结:回顾刚才的探究过程,我们从5+1=1+5中发现规律,提出猜想(板书:猜想)通过举例等方法验证这一猜想(板书:验证),从而得出结论(板书:结论) 三、在类比中拓展规律

1.在类比中拓展规律

师:从个别特例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是一种获取结论的方法,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联想,也可以形成新的猜想。比如(读刚才的结论,加字重读),是否让你有了其他猜想呢?

课件出示:话题二: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你还有什么猜想?

预设1、两数相减,交换它们的位置,差不变? 2、两数相乘,交换它们的位置,积不变? 3、两数相除,交换它们的位置,商不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92d0f3786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