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下咏柳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附件2: 线上教学备课模板 课 题 授课教师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一次备课 教学 目标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 资源 自主学习目标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发布任务 自主学习任务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朗读古诗,注意节奏和停顿,背诵古诗。 “空中黔课”直播内容,课堂教案。 咏柳 班级 授课时间 课 型 新授课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所写的一首咏物诗。咏即歌咏,咏柳即歌咏柳树。本诗的前两句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大部分学生已经预习课文,并能背诵古诗。 获取学情 学生问题归纳 课堂 教学 目标 易读错、似的读音; 1.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作者通过赞美柳树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能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体会其中的乐趣。 教学时间 3分钟 教学内容 内容1 课堂教课堂教学 学设计(增、删、改、减一次备课预设课件) 学习《咏柳》 教学环节 1.情境引入,导入新课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优美的春的图引入诗意的课堂,使学生初步体验,感受春天的美。再抓住诗歌的眼睛——诗题,感知诗题1.情境引入,导入新课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⑵教师板书诗题,介绍作者贺知章,重点引导识记并理解“咏”字,赞美、歌颂,拓展“咏”字。 作者介绍:《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贺知章生活在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是好朋友。他写的诗感情丰富,清新通俗。 ⑶齐读诗题:咏柳 ⑴导入:(出示关于春天的图片)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片,将学生2.整体诵读,触摸意象。 3.分步解读,感受意境。 4.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5.指导写字 2.整体诵读,触摸意象。 导入:唐朝诗人贺知章,仅用了短短两句话,就把这春天美好的一切描绘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一找春的气息吧! ⑴学生自由朗读,出示自读要求: 圈出生字,并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⑵学生汇报交流。 ⑶教师范读全诗,同学们边听边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碧玉 \妆成 \一树高,万条\ 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 \谁裁出,二月 \春风\ 似剪刀。 ⑷学生自由练读并展示汇报,其他学生正音。 ⑸全班齐读。 3.分步解读,感受意境。 ⑴学习第一、二句 大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①出示碧玉图片,观察碧玉外形特点,从颜色和光泽上引导孩子和柳树哪里很像呢?(近看) ②出示“丝绦”图片,识记“丝绦”两个字,引导学生从远处看“丝绦”和柳树的相似之处? ③扩词识记“妆”字,结合课后第三题理解。一树指的是“满树”。 ④指导朗读。柳树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垂拂的柳枝又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美丽极了!诗人的比喻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又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对柳树的赞美呢? ⑵学习第一、二句 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①出示“柳叶”图片,观察描述柳叶的样子。 ②这么美的柳叶是谁的杰作呢? ③“不知细叶谁裁出”讨论:作者运用了拟人写法,从“裁”字看出,把春天人格化,使读者感到好像有一位春姑娘在那里巧妙地裁剪似的。 ④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 ⑤指导朗读 4.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⑴让学生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看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蓬勃生机,蕴含着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⑵师生合作,引读诗句,练习背诵。 5.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碧、妆、绿、丝、剪”,先整体观察。 和诗人的 初读诗歌目标明确,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由读得正确流利,到读得有层次,逐步加深要求。 从诗中的景物中一步步探究,一步步点燃学生的创造力合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抓住春风似剪刀感悟春天的生5分钟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情感基调。 ②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③学生摆正双姿,独立写字。 ④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再次练写。 附板书设计: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一树高 万条——绿丝绦 细叶——谁裁出 春风——似剪刀 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 内容2 背诵古诗 … 好 目标达课后 成情况 反思 优点和不足 … 课堂上,我侧重在“读”上下功夫,具体表现在; 好 1.“音读”奠基础。 2.“意读”显策略。 3.“情读”突重点。 大部分读、会背,但是不会用自己的话讲述古诗的意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bba755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