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方法探索 摘要:古诗词是小学生应该深入学习的语文教学内容之一,基于新课改的背景,教师想要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就应该重视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古代诗词的过程中增加文化修为和素养。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提供良好氛围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来深化对古代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授古诗词知识中,教师应结合诗词的含义,来带领学生进行赏析,促进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以上三方面进行论述,探索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课堂;古诗词;教学方法;有效性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针对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素养,教师应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进行培育呢?古诗词教学就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之一,在古诗词中学生能够了解到许多的古代文化现象,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人的美好气节和高尚情操。带领小学生学习古代诗歌,能够深化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拓展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为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重视古诗词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这个方式培养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体怎样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就与各位同仁分享以下方法,以期推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创设生动情景,深化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在小学阶段,学生只具备基础的语言理解能力,但古诗词的语言具有高度凝练性,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中的内容,来创设与之相关的教学情境,借此来帮助学生塑造古诗词中所描述的画面,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蕴含的深刻意义。 例如,在教授《山居秋暝》这篇古诗词的时候,笔者就借助班中的电脑及投影仪等教辅工具,为学生展示了一幅与诗歌意境相符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都有哪些景物,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到青山、清泉等事物,从而帮助学生对诗人所描写的场景形成具体化的认识,并通过图中的情景,来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高洁情怀与理想境界。 二、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在古诗词课堂中的参与度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古诗词中的有效运用,能够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从而提高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参与感,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进而强化学生古诗词理解能力的提升。据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重难点诗句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交流观点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在思维碰撞中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己亥杂诗》这篇古诗词的时候,由于这首诗同学生以往学习诗歌的不同,诗人是通过自己创设的情景来抒发心中感想的,因此学生在理解诗词含义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阻碍。据此,笔者就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开展古诗词探究性学习。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学生拓展诗歌的写作环境与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让学生根据1840年中国所面临的实际境况来对诗歌内容进行思考。随后,在学生对诗歌具备一定的认识后,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以下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诗人为我们展现了怎样一副画面?请结合自己的想象来说一说。第二,这首诗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心愿?谈谈自己的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与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加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印象,同时深化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会,有效推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赏析重点诗句,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在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重点在于带领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因此教师应针对重点的诗句,带领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和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赏析重点诗句的过程中,感受古诗词中所包含的意境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例如,在教授《春夜喜雨》这篇古诗词的时候,笔者首先指导学生对诗词进行朗读,使学生在熟悉古诗词的过程中,形成对古诗词基本情感基调的认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是这首诗的重点句,诗人通过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写出了春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的静谧感。这雨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为后文抒发作者读春雨的赞美奠定基础。通过赏析重点诗句,使学生通过杜甫对春雨绘声绘色的描写,来体会他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 综上所述,想要推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就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古诗词教学中的经验,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参与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内涵。此外,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美,从而理解作者的在诗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知识储备与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0. 2. 任晓梅.以“写”促“悟”,品味“诗情画意”美——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质量管理,2016:1-1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d8136de01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