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论文

时间:2023-03-14 19:21: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年中国哲学史课程论文之

浅谈儒家大师朱熹

之“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杨叶婷 09216

摘要: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名扬海内外,除了他理学思想的力量外,还缘于他高风亮节的官德修养:正君爱国,勤政爱民、廉洁奉公、针砭时弊、不畏权贵。直至今日,朱熹理学思想依然影响着现代人的道德准则、思维习惯、价值判断。重温这些思想,特别是朱熹理学中关于廉政思想的论述,对于我们加强廉政建设,端正社会风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 一、朱熹的生平

朱熹是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淳熙二年(1175),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 ,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朱熹在从事教育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及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二、‚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然后,再谈一下在许多地方朱熹都提到的‚存天理,灭人欲‛

其实不是朱熹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早在是《礼记、乐记》中就提及了,这篇文章作者佚名,估计是战国以前的作品了。《乐记》说‚灭天理,穷人欲‛之害是‚人化为物‛。故此,反过来说则是:‚存天理,灭人欲‛了。可见,《乐记》才是‚存天理,灭人欲‛的老祖宗。然而,世人却把这个当成朱熹的代表思想。后来又有二程说:‚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这里所谓‚灭私欲则天理明‛,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在他们之后,朱熹才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他认为‚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学的精髓之所在。需要指出的是,朱熹在‚存


理灭欲‛理论上的作为,更多的在于阐明如何实现‚存理灭欲‛。他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也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我认为这句话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凡事应该顺应自然的天理,不应该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当然这就是让我们要抑制自己的欲望,因为可能某些欲望会让我们失去自我,走上不归之路,正如在后文中可能会提到的廉政思想,就是因为那些官员对权利和钱财产生某些欲望,才会去收受贿赂,所以说这种欲望就是不能有的。

但是这句话也为许多人所不能接受,认为此话与人性相悖,认为否认了人的正当要求和欲望,实际上,这只是人们望文生义的曲解。朱熹所提倡的‚灭人欲‛要灭的只是被物质的欲望所蒙蔽或迷惑而产生的超越自身条件,‚循之则其心私且邪‛的恶念。而对符合人性的正当要求和欲望‚循之则其心公且正‛,因此并非属于要灭的范围。正如宋人袁采所言:‚饮食,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求之,则为饕为馋;男女,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狎之,则为奸为淫;财物,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得之,则为盗为贼。人惟纵欲,则争端起而狱讼兴……‛。

‚五四‛时期,朱熹的这一观点更是结合‚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被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当做批判‚吃人的理教‛的标靶加以鞭挞,而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对此批判又进一步呈现扩大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对朱熹认识的深入,逐渐有了从正面理解朱熹理欲观的声音。时至今日,分歧仍然存在。正面的观点主要认为所谓‚灭人欲‛并非提倡禁欲,而是节欲,节制过度的欲望追求,以保持心灵的宁静和谐,不为物欲所纷乱;也有人认为朱熹的理欲观是针对统治者而言,是对统治集团骄奢淫逸的劝诫;更有学者认为天理是指符合封建道德准则和自己等级地位的欲求,而人欲则是指违背封建道德准则和自己等级地位的非分欲求。反面的观点除继续强调朱熹的理欲观是剥夺劳动人民最起码的物质生活条件,甘愿成为思想统治和镇压的工具之外,认为它主要是成为了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及思想武器,人民就是因为过于信奉它的思想才会心甘情愿的被统治者奴役,不能反抗,让自己做主人。

关于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评价,我是比较赞成正面的观点,我认为朱熹主要想说明的是,我们应该不要被自己过分的欲望牵着走,节制自己的欲望,就是防止自己走上弯路,因为欲望的膨大可能会让我们做一些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就比如朱熹就曾在他的廉政思想中提及了要要求为官者做到‚临民以宽‛,并告诫统治者不要竭泽而渔,激起民变,认为‚平易近民,为政之本‛,这与现代社会人本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这里的思想也可以反映他的‚存天理,灭人欲‛因为他是设想让官员不会因为是做官的原因而骄奢淫逸,极度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做官的人应该首先想到的百姓的利益,如果过分夸大自己的人欲,可能会使自己受贿贪污,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情。而且我也认为朱熹所说的天理是指应当存在的,顺应自然规律的标准,其实这也是一种封建迷信的思想,因为他还是对上天有所敬畏的,天理的化身——‚真、善、美‛是一种完美状态,只有存天理才会达到这种状态,而且是人欲会破坏这种完美的状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e17c78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