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徘徊在“本我”与“超我”的矛盾之中 作者:王靖远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4期 摘 要:本文对电影《十戒之爱情短片》进行了深入分析,验证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并对女权主义理论也作出相应解读,揭示了成人世界和童真世界的冲突以及人性情感悲剧的根源。 关键词:《十戒之爱情短片》;精神分析法;女权主义 [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4--01 电影《十戒之爱情短片》在抑郁的社会背景下,讲述了一段与初恋、偷窥、成长有关的似有若无的爱情故事。撇开影片的声画效果,单独从主旨表达方面讲,这部影片无疑以实际的影视作品验证了弗洛伊德所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 众所周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源于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与性欲学说。而弗洛伊德较为有名的理论就是“受抑制的性爱经常会引起精神病或神经病”这一学说,他认为性爱和性欲始于早期儿童时期而不是成年时期。这种理论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尽管男孩并不想要与玛格达接吻或是性爱,但是爱情萌芽的产生是由于一种对于性的冲动而引发的窥视欲望。可悲的是,男孩与女人代表两种不同的爱情观,他们两个都在极力所营造出的一种说服了自己却说不服对方的爱情理念。男孩和女人都是坚强的,他们可以忍受责骂,可以忍受拳打,可以忍受他人的冷眼,但同时他们又都是脆弱的,当他们的爱情理念得到质疑并在自我内心产生实质性动摇的时候,他们会变得异常脆弱最终两人相互改变了对方的爱情观,但是太迟了。受抑制的性意识会引起精神病,男孩使然,女人亦使然。男孩的割腕行为以及女孩的痛苦不堪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大胆推测,如果男孩性压抑时间更长一些,或者女人等不到男孩信息的时间更长一些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最终会成为爱情的牺牲品,成为性压抑后的精神病患者。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说,许多单个的本能都可以归入两类主要的内驱力下,一类是生的本能,通常称为性爱或性;另一类是死的本能。尽管后人对这一观点有不少非议,但单纯从这部电影中,毫无疑问,印证了弗洛伊德的观点。 另外,无论是弗洛伊德前期的潜意识理论,还是后期自我修正的新“三部人格结构”说,他都选择把“潜意识”或者是“本我”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是本能和欲望的体现者,也是一方面为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另一方面强烈地要求得到发泄的机会。这种本能的力量很难被轻易地长期束缚住,所以它需要有释放的空间。同时,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需要保持一个可控的平衡,本我、超我和自我也要有一个可控的平衡,否则无论哪一方面出了问题,都会把人们引入不可知的混乱中,从而导致精神错乱。影片中的男孩和女人之间的感情一直处于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我”的性欲望冲动与“超我”的自我伦理道德束缚挣扎中,无论是前期男孩的“超我”无法抑制“本我”的偷窥欲望,还是女人“本我”对男孩的诱惑欲望,以及后来两人清醒后(或者说是恋爱观改变后)无法平衡“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他们一直活在自我否定与否定之否定的矛盾中无法自拔,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号,长此以往,两个人的神经必然会出现问题。 影片中男孩所代表的是至善至美的“超我”,也就是爱情就是爱情,纯纯的爱情,而女人代表自我欲望泛滥的“本我”,爱情与爱不同,两者不是一个概念。现实当中,我们很多时候往往是屈从于“超我”,听命于“自我”,从而遵循社会的准则及道德的规范。但当“本我”与“超我”的代表产生严重冲突的时候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自我”来调控平衡,一定会造成冲突从而引发矛盾,最终当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一定以一方的消减使得双方回到平静的“自我”层面,从而化解矛盾。 这部影片除了验证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外,对于女权主义理论也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从1973年起,美国学者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的论文被认为是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的重要文献时,美国学者安德鲁就称赞该文“把精神分析同电影风格学这两个领域清晰有力地联系起来”。所以实际上精神分析同女权主义从深层次上讲是有很强的联系的。按照戴锦华老师的观点“女权主义是精神分析法的重要分支”,但由于女权主义、女性电影的定义目前还在争论中,所以很难完全给《爱情短片》下定义,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部影片中对于女性问题的探索是有突破的,过去大家公认女性对爱情的需要超出男性,但在影片中女人并不仅仅是处在弱势地位的被意淫、被偷窥、完全被男人支配仅仅用来满足性欲的配角,而是有自己想法,可以戏弄男人,可以释放感情,可以与男人平起平坐的完整独立形象,因此这是一部用女性观点来诠释有关女性议题的电影。 当一份爱情从畸形的偷窥开始,一个是及时行乐、不相信纯爱的成熟女人,另一个是单纯可爱、执著相信纯爱的懵懂小伙,他们的感情注定会是悲剧,托梅克与玛格达之间存在太多隔阂,不仅是年龄和社会传统观念,还有源于社会的冷漠,他们只能建立起一种幻想中的交流渠道,享受一段想象中的爱情交流,当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那么结局必将如同从美梦中苏醒直面惨淡的现实一样让人扼腕叹息。当朦胧的爱情冲动被现实的打击所毁灭后,他终于清醒,平静而冷漠的一句“我不再偷窥你了”,这标志着一段错乱的感情最终画上了句号,但它带给我们的启示却很多,不单单是电影拍摄的思路与技巧,更多的是对于人的精神与社会现状的反思。 这是成人世界和童真世界的冲突,也是一种爱的悲剧,两个同样渴求爱的人,在最终的理念博弈中,最終走向了放弃,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如果没有纯爱,单纯的本我的“性爱”冲动能否拯救我们当代人已经残破的失去信仰的爱情?我们的社会又在这“本我”与“超我”的矛盾中徘徊多久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这都是导演留给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f6ed35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