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摇篮曲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小摇篮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做等音乐实践活动,丰富音乐情感体验,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静”。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感悟到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真正理解“爱”的意义。 3.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自然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小摇篮曲》,并了解摇篮曲的特点,感受摇篮曲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在听、唱、做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用亲切、柔和的声音自然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小摇篮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以“静”的意境用歌声表现歌曲《小小摇篮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布娃娃若干、摇篮一只、蜡烛三支、火柴、头巾布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之美。 1.师生律动进教室。播放歌曲伴奏音乐。 2.播放伴奏音乐,师生在音乐中,做晃脑袋、摇摇篮的律动。评价语预设:恩,真不错。太美了。这笑容真甜。 3.师:刚才我们模仿谁的什么动作啊?(生:妈妈抱着孩子,轻轻摇摇篮的动作。) 4.师:恩,音乐教室就是一只大摇篮,你们都是可爱的宝宝,让我来做一回你们的妈妈吧。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课件出示歌谣) 二、摇篮之美。 1.师:外婆叫我好宝宝,桥边看到了一只小摇篮。(师念歌谣,课件出示摇篮)孩子们,你知道摇篮吗?(抽两生说一说) 2.师:是啊,摇篮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可爱的孩子。你们也是在摇篮中慢慢长大的。 3.师:谁想来模仿妈妈摇摇篮的动作呢?(抽一生)恩,你摇得多温柔啊,真像一位好妈妈。这节奏慢慢的,稳稳的,摇出了一段爱的旋律。 三、母爱之美。 1.师:在摇篮中的孩子多么美啊,那时候的母亲是世界上最美的母亲,不会唱歌的母亲也会看着天使般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哼上几句歌曲呢。你们听—— 2.师哼唱:“5 -”(注意嘴唇轻轻闭起来、放松,用气息顶出来), “2-”(用mu哼唱)。生模仿哼唱,注意发声位置的指导。 3.继续模唱“2. 3 11 2”、“2. 3 55 5”、“2. 3 3 2.”、“3. 6 1 2.” ....四、歌曲之美。 1.师:孩子们,摇着摇着,一首首恬静的摇篮曲诞生了。今天,我们来感受同样很美的一首歌,《小小摇篮曲》(慢慢走到电脑旁,出示课题)它是很多摇篮曲中的一小点,就像一扇音乐小窗,就像音乐大世界中一只小小的摇篮。(课件出示歌曲《小小摇篮曲》。) 2.学生安静聆听。师: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预设:提到优美、温柔、安静。)师:是啊,仿佛躺在妈妈的怀里,那样安详,那样恬静。(提到缓慢:缓慢的节奏能协助宝宝更快地进入梦乡。提到熟悉:原来,早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妈妈的心跳,听到妈妈那美丽的旋律。) 3.师:多美的歌词呀,让我们有节奏地来读一读吧。一句句领读。“吔啰啰吔”唱,其余地方是读。第一段领读,第二段试着轻声齐读。 4.老师范唱。律动感受:轻轻拍腿。 5.学唱歌词第一段: △现在,请钢琴来协助我们学唱歌曲。 △师右手弹,左手指挥他们何时起唱,一小节一小节领唱。 △让我们一起演唱这动听的歌曲。集体演唱第一段。跟琴。 6.学唱歌词第二段: △第二段的最后,加了一个结束句,瞧瞧,结束句和前一句的歌词怎样?(一样) △那音乐呢?听最后两句的歌词。体会“原来”的不同。并学唱这两句。 △现在,老师弹琴,孩子们试着连起来唱唱第二段。预备,起! 7.演唱指导: △孩子们,怎样唱会更好呢!让我们轻摇怀中的宝宝,一起来体会。 △听一段后,一起交流:(抽生后)孩子们,当我们带着真情去唱,感觉真的是妈妈在摇你,当你真的变成了妈妈,而不是假的在模仿。惟有真情,才能使我们的歌声更动情。 △一起演唱歌曲《小小摇篮曲》。准备好了吗?注意姿势。学生回答预设:孩子们若回答“准备好了”:气太急,要平和些。再问:“准备好了没?”情绪呢?你是妈妈,男孩子也成了一个神圣的妈妈,每个人都是怀着母爱的妈妈。轻抚怀中的宝宝,一起来演唱。老师也来到孩子中间,边唱边评价。和孩子们分工合作,互动唱。并且评价:美吗?若孩子们还指出不足:老师已经发现很棒了,你还能发现不足,真不容易。确实,好的作品是推敲出来的。 五、小结。 师:一首《小小摇篮曲》不但让我们欣赏了甜美、宁静的音乐,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爱的伟大,爱别人,爱自己,爱整个世界,让我们的心中永远充满爱,让我们做爱的使者! 课后反思: 因为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较调皮的特点,对于感受和聆听音乐,还处于未知阶段,并且他们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所以,积极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聆听习惯、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成了我们最需要注重和解决的问题。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通过这堂课的实践,使我有了这样的体会: 1.教学中,我用优美的语言、音乐和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了“宁静的夜晚”的美妙情境。首先聆听音乐,在音乐中让学生进入一个安静优美的氛围。不光是听觉,而且学生从教室环境布置的视觉角度实行综合的艺术体验,拓宽了学生的感知方式,令他们的体验更丰富、更完整,在轻松美好的氛围中顺利参与了音乐活动。然后教师以亲切、动听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感,把学生带入到小的时候,回忆起那甜甜的,温暖的怀抱,抓住这份感觉从学生感兴趣的律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轻轻的摇晃身体或者做出自编的动作,感受静静的夜,回忆的翅膀也越飞越远。 2.多种方式聆听,启发深层体验。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离开了听觉思维,音乐就失去了意义。于是吸引学生去聆听、培养聆听时的习惯、在聆听中启发深层的体验,成了要解决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学生聆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还可能会收到学生们充满创意的回答。还有种方法便是反复聆听,如果每次聆听都没有新的主题和要求的话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只有不断挖掘提升才能引发深层的体验,能让学生体会歌曲情绪、速度、旋律等音乐元素,使歌曲学唱变得事半功倍。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种不同方式的聆听,听音乐回忆、听音乐律动、听教师范唱等等,让学生不仅一直沉浸在安静的“夜”中,让学生怀抱布娃娃做一次小爸爸和小妈妈,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从音乐和语言中感受到甜甜的、温暖的怀抱。最后让学生拓展欣赏课外的摇篮曲,以聆听为钥匙,引导学生打开世界音乐之门。 3.“动情”——筑起师生间的情感连接线。 音乐课要让孩子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充满关爱的教学活动,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孩子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没有学生思维的活跃、兴趣的投入、精力的倾注、情感的升华和音乐审美经验的形成,就决不是一节优秀的音乐课。因此,唱歌、欣赏,等音乐教学活动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动”——“动情”。而“动情”的关键是要找准音乐的动情点,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对爱的体验。那么,要使学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教师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感动学生,就先得感动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处动情——动情的语态,动情的示范,动情的鼓励……学生只有在充满情感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深切的情感体验,得到丰富的审美感受。如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动情的对唱,以及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中,让师生之间的“情”得以体现,得到升华。孩子们的人格在音乐情感的渗透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和完善。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地探索,力求争取做得更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f7be936a7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