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路上 作者:陈晟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1年第19期 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人这一生,只不过三个词:“出生”、“在路上”、“回家”。我们终其一生,只不过是在路上,越险滩过戈壁,“家”只是一个渺茫的希望。 中国自古就有“叶落归根”的情怀,“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是游子苦旅中的哀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羁旅之后的中华儿女对回归家园的企盼;“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是思绪纠缠着悲哀在雾中忧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罹尽天下之磨难的旅人对故乡那深沉的爱。然而,所有的故乡又都是异乡,是路途上的一座驿站。故乡是祖先漂泊的最后一站,当他们选择在这里将心灵寄居,便将子子孙孙的根深深扎在故乡的土中。 故乡并不是“家”,那是生命的起点,是路的一端。当一个人被赋予了生命,那么同时他就踏在了路上,然而死亡,只不过是走完了千万圈循环的路,回到了起点。当我们在路上求索漫溯,却终不知道,所追寻的终点,并不存在;生命的路,只不过是一条绕不完的盘山公路,我们无数次地周而复始,当脚将心儿载向远方,心就同时将脚拉回故土。人生的实质,便是在路上求索,当心与脚的力相互平衡,便将重回起点,开始一次新的轮回。人生如月,盈缺相替;人生似叶,周而复始。人这一生,就像推着巨石来回往返的西西弗斯,虽一次次回到起点又一次次重新开始,却在征途上收获了一径花香与风采,收获了欢笑与泪水。 土地是厚实的,它承载了亡灵的叹息;生命是充实的,它充溢了欢欣与颓败。所谓“回家”更似一个虚无的目的,但正因为有了归家的渴望,人才有了在路上拼搏的动力。回家并不是回到故乡,故土的回归,只是物质的皈依,真正的归家,当是在精神上得到皈依,在精神上寻得一方净土。我们求索,求索,却无数次擦肩而过;我们漫溯,漫溯,却永远在路上漂泊。前程漫漫,却总有雾霭茫茫,氤氲的水幕无数次将我们蒙蔽。心灵的驿站静默在时间彼岸,当我们与时间赛跑,朝着前方奔波,它便随着我们的步伐辘辘远去。精神的寓所纠缠着琐碎的记忆,在那雾中与我们挥手别离;一路走来,奔波与劳累是我们剪不断的宿命。 我们在路上行进,便是精神在路上的探寻,我们可能遍体鳞伤无功而返,也可能心灰意冷铩羽而归。但微笑与哭泣永远都是互相萦绕的和弦,不分彼此。人生不过是泪水中的欢笑,欢笑中的泪水。欢笑造就了生命的涟漪,失落更使得生命波澜壮阔。花落总有第二次花开,雁去总有第二次雁回。看看你脚下坚实的大地,它承载了千万年来人们的遗憾与哀怨,却未尝坍塌。当你跋涉过路上的巍山深潭,悄然回首,远处卧着的,是苍苍横着的翠微,不再见愁容。 生命的结果是统一的,而在路上求索却造就了生命的真谛。一路走来,我们与情相伴。逶迤而行,我们经历过情的羽化。春与花的情过去了,夏与叶的情过去了,秋与果的情过去了,冬与雪的情过去了,却迎来了一轮归途,迎来新的轮回 。那时时刻刻萦绕心头的,是情的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460670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