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公共艺术课与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的互动机制研究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职公共艺术课与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的互动机制研究 作者:包晓棠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35期 包晓棠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无锡 214191) 摘要:从中职公共艺术课教育的发展理念角度看,保护及传承民间艺术传统审美规律及艺术形式,丰富公共艺术课的教学内容,探索滋养传统文化遗产之路,已经成为地方中职公用艺术课的一种发展趋势。在该文研究中,笔者从民间艺术融入艺术教育研究现状、民间艺术资源的发掘等方面探讨了该命题。 关键词:中职教育 公共艺术课 民间艺术资源 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b)-0120-02 中职教育发展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加强创新研究[1]。从目前中职公共艺术课的发展趋势来看,探索具有特色的办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而另一方面,中职教育中,也必须深入发掘地方民间艺术资源[2]。本研究从中职公共艺术课与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的互动机制入手,探讨了该命题,从而使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中获得更多教育资源,实现文化保护及艺术教育的双赢。 1 民间艺术融入中职公用艺术课的现状 民间艺术文化内涵深厚,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民间流传及变迁中,艺术文化审美价值得到广泛赞誉。近年来,不少学者将中职公用艺术课及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开发联系到一起,比如在民间舞蹈方面,有学者提出必须重视培养民族民间舞蹈学生的素养。在音乐方面,一些学者指出,在分析西北民族高校艺术教育及西北区域艺术资源的教育研究中,提出加强高校以艺术教育的应用途径。在综合类方面,学者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的课程目标,强调其核心作用,在加强师资力量的同时,构建优化的课程体系。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注重民间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并开展一系列校园民间艺术活动,将民间艺术文化纳入学校的教材中。 现阶段,教育界对民间艺术的魅力已形成共识,认为“民族民间艺术是艺术之母”,同时也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3]。长时间以来,我国的艺术教育以西方艺术教育模式为主,而忽略了自身艺术资源的开发。而具有中国特色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应建立在自我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如果不尊重民族民间艺术,则艺术教育将失去其使命感及内涵。因此,不少的学者建议,应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课外实践教学、教材编写,以及与本地旅游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来重点探讨。而且这些学者还认为,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为艺术教育的补充,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由于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必须走特色艺术教育之路,开展建设性探讨,在艺术教育与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开发之间,建立一种互动机制。 2 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 艺术人类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研究,研究对象及内容属于艺术学,但是研究视角及方法属于人类学。从目前民间艺术研究的现状来看,仍然停留在对民间艺术资源的发掘及抢救上,而不少地区的文化馆、群艺馆,主要是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各种艺术成品,通过文字记录的形式来分类整理,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收集保存方式包括录像、录音和现代化的数字科技手段,通过这些手段进行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4]。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独特的文化形态,且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密切相关。因此,在艺术教育中,应注重与当地民间资源的互动,促进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 2.1 民间艺术的文化性 民间艺术为人们约定俗成的,在日常生活中经过一定组织的传统艺术,存在形态有三种:物态艺术、艺术作品和方式艺术。其中,物态艺术为保留到今的遗迹、遗物,凝结着民间的艺术观念及技能,艺术作品以艺术活动及节目为主,方式艺术不断变化,每个人均为方式艺术的载体。民间艺术不仅为艺术教育的研究对象,也是文化人类学所关注的研究对象。传统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为民间艺术,也是民间知识一个工具。要了解民间艺术,应从民间艺术入手,关注民间艺术后文化背景。 2.2 民间艺术文化的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教育,倡导并尊重多元文化。为了防止单边主义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化主体也在逐步觉醒,认为文化多样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不管是汉族文化,还是少数民族文化,均应一视同仁,而异域文化中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但不能用非黑即白的思维衡量,应看到文化价值上均平等性。在中职公共艺术教育中,采用何种艺术人类学方法与理念、从何种角度和方法去研究民间艺术,以及如何创造性利用民族民间教育,使之成为中职公共艺术课的教育资源,拓展教学空间,成为中职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之一。 在中职公共艺术课与当地民间艺术教育资源之间建立一种开发互动机制,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审美能力,以及精神境界、名族意识,同时也帮助学生用多元化的视角学习不同民间文化的观念,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用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资源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修养及艺术修养。 对于多民族的民间文化,应加强研究,提高辨别能力、积极吸收他民族文化,用于自我发展和创新;将艺术教育扩展到民族文化中,尊重各民族艺术发展的独立性,注意相互影响,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间艺术。 3 中职公用艺术课与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开发互动机制 中职公共艺术课与当地民间艺术资源的互动关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1 民间艺术资源挖掘与平台搭建的互动 挖掘民间艺术资源,通常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在近年的中职公共艺术教育中,各地艺术教育模式模式化、体制化的雷同格局正在逐步被打破,这是一种利好的现象。在艺术教育中,对民间资源的开发研究持续升温,首先表现在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地的课程设置,越来越多地具有地方性和特色[5]。但是,如何平衡艺术教育与当地民间艺术资源挖掘之间的平衡,更加高效、合理利用,应从资源挖掘、平台搭建、艺术传承、教学和实践等方面进行,这也是互动机制建立重点关注的内容,同时也是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而资源收集的方式包括文字记录、录像、录音和收集实物等,从而使其成为艺术教育的有效资源。其次,确定办学定位与学生培养方向,制定合理规划,建立教学基地,并聘请民间艺人担任主讲教师,建立一个集教学、创编和实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而搭建的平台,主要包括管理平台,负责民间艺术的收集、整理、挖掘和传承,同时实现民间艺术资源的有效管理;信息发布平台,为政策法规、作品创作以及其他文化信息的发布平台;网络传播平台,提供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种艺术信息和数字资源,尽可能扩大传播渠道及受众面。 3.2 民间艺术资源与教学实践的互动 在中职公共艺术课中,应将民间艺术砖纳入到艺术教育中,这同时也是是保护民间艺术资源的重要切入点。在民间艺术的传承方面,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将如何建立民间艺术资源教学与实践的互动,激发学生的传承兴趣,作为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在艺术教育中,为了做到保护性研究,应加强对保护民间艺术文化资源的思考。在这方面,内地的不少学校已经做了很大的探索,比如广西的部分高校,在少数民族音乐 人才培养上,便做出了有益的实践及探索,可在教学中进行借鉴。 此外,学生可利用假期,收集散落在家乡的各种民间艺术资源,传承与保护民间艺术,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且可有效推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 3.3 民间艺术资源传承及创新的互动 艺术创新教育的任务为开拓学生思维,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思维。因此,在中职公共艺术课中,将当地民间艺术资源纳入其中,可丰富和完善艺术形式及表现语言,实现民间艺术资源传承与创新的互动。通过对民间艺术的考察、记录及研究,建立民间艺术传承基地,培养民间艺术的传承人。 4 结语 民间艺术是当地中职艺术教育的基础,应注重民间艺术的挖掘、选择和实践。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民间艺术资源融入当地艺术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方法、中职艺术教育与民间资源开发互动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探讨了该命题。 参考文献 [1] 杨广敏,王晓,张为民.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的价值[J].集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2-13. [2] 方丽莉.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J].民间文化论坛,2011,21(10):124-125. [3] 朱依群.宁波东海渔歌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21(1):1340-135. [4] 张欣.中国民间美术与高校艺术教育创新[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4):234-235. [5] 田中娟.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与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的互动机制研究[J].艺术教育论丛,2011,21(9):14-1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ef68d202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