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加法表》教材分析

时间:2023-04-24 21:07:4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做个加法表》

一、课时解读

20以内进位加法是数学计算的基础,在今后的多位数加减法计算中、在将来的乘

除法计算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数学计算的奠基石,敲门砖,在整个数学课程内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好素材,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掌握知识,使他们真正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信和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学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整

理与复习。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经历独立思考后将这些算式进行有序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有了整理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经验,课本在设计整理20以内数的加法时,会设计得更加开放一些。首先,教科书通过淘气和笑笑的对话为学生提供了两个整理的思路:淘气的思路是以得数为分类标准进行算式整理,笑笑的思路是以算式中的某个加数为分类标准进行算式整理。其次,再让学生把加法表填完整,巩固学生对20以内数的加法的联系。最后,让学生观察加法表,发现规律并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初步感受算式之间的联系,进而发展数感。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爱玩、好动,注意力不太集中,现有的认知水平有限,在学前大

部分学生会计算20以内加法,但是多以数数、数手指的方法计算,本课要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进位加法表,然后再观察其规律,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点儿难度,但是只要能够使学生乐学、好学,变为主动学习,那么教学任务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本课教学一定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 在观察、交经历整理加法表的过程,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正确率,发展数感。

2. 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表格整理的过程,感悟整理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表格的排列规律,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排列规律。




五、教学建议

本节课的整理与复习是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在整理加法表前可以进 2分钟的口算练习,以“开火车”的形式展开,起到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接着呈现主情境图,明确学习任务后,展开学习。当然,也可以直接整理加法表。 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学习,独立思考,教师需要提前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套算式卡片。 (一)把加法表填完整

引导学生独立填写教科书中的加法表,把加法表补充完整。 (二)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加法表中算式的排列特点,如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各有什么规律。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不断进行调整,由关注局部规律到关注整体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还可以结合得数是11的算式,引发学生思考,继续寻找像这样的算式有哪些。

教学时,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可以继续探讨“还有其他的排列方法吗”,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探索,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会经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按自己小组的标准来进行整理。可以按算式中第一个加数完全相同来排列,如,7+4,7+5,7+6,7+7,7+8,7+9,也可以按“7+9,9+7,8+9,9+8”这样的规律排列。当第一 加数不变,第2个加数每增加1,和也随着增加1;当和是14时,两个加数之间也存在 律,如第一个加数每增加1,第二个加数会随之减少1,和才不变。引导学生交流小组的 品,鼓励学生尝试着理解或读懂别人的作品,发现其规律。还可以将学生的“加法表”作品展示在班级的“数学小花园”栏目内,用“看客留言”的方式交流发现的规律,将课堂 延伸到课外。

另外,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教师可以为每组准备一张大的彩纸和20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卡片,提出更为开放的问题:你能给这么多加法算式排排队吗?至于学生如何整理,按怎样的规律排列,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由学生主动去探索、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后再进行整理。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作品汇报,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由于这样的处理给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比较大,所以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并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遵守规则,以保证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的有序进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652118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