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之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时间:2022-04-16 17:25: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原则之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王锦 龙婷婷 沈洁 敬娜)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是学习的主要方法,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原则。2060年代初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教授课程,必须贯彻执行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经验,这一理论有其现实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那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怎样“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点问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解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自然,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指“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知道他们是怎样相互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也就理解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字面含义。

但是,一个含义,除了对其字面含义的理解外,还需要说明它的意义。那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想要了解它的意义,就需要回归到“为什么提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我国的教育目标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行知统一、学用并重的人才。而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要解决教学中学与用的矛盾关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运用或回到实际中去就必须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另外,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书本上的科学理论为主,这些书本知识是前人创造的,学生们主要接受的是间接经验,缺乏直接经验,要使这些间接的知识经验转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需要经过一定的实践,这样才不致所学知识与其来源、基础——社会实践不脱节。这样,为了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矛盾,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必须坚持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与用的矛盾关系。

二、为什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上述对此原则的理解中已经探讨过。一方面是我国的教育目标,教学受制于社会需要的规律决定的;另一方面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活动特点的反映。这两个原因,就不再赘述。其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批判的改造吸收古今中外的教学原则的思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我国古代教育荀子就曾提及:“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至矣。在西方,古希腊智者派认为,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是没有意义的。都是在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最后运用于实践中。以及近现代的陶行知、裴斯泰洛齐、乌申斯基等伟大教育家。

需要补充的是,对于教学原则提出的依据,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王策三老师的观点是可以借鉴的。王策三老师的《教学论稿》中提到,从考察历史经验教训中认识到,探讨和提出教学原则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目的,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在系统地总结社会主义学校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批判地改造吸收古今中外教学原则的思想资料,全面地具体地分析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找出基本的矛盾关系,提出处理这些基本矛盾关系的实际工作要求。

三、教学中贯彻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


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一定要以理论为主导方面,掌握理论是联系实际的前提。教学中要不要联系实际,联系什么实际,如何联系实际等,都要根据学习理论的需要来确定,而不是相反。理论的科学体系与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体系是不同的,强调按实际需要构建教学理论体系,势必破坏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从长远说是不利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理论知识的作用日益重要,现代的一些教育家强调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甚至把它列为一大原则,值得重视。

总之,我们既要防止教育单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教条主义教学,也要防止把教学溶于生活,仅仅从做中学等庸俗做法。一定要明确联系实际是手段,形成并发展理论是目的。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一定要防止忽视“理论”的倾向。

(二)根据学科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来正确、恰当的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的内容十分广泛,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发展实际、科学上的最新成就等等,教师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根据学科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来正确、恰当的联系实际。

正确恰当的联系实



学科 的具体特



学生 的特点

学科 性质

学科 内容

学科 任务

学生 的实 际水平 学生 的经 验水平 学生 的年 龄特点



根据学科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正确、恰当的联系什么实际呢?这又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下列两点实际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1.联系学生自身实际。广大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教”的客体,也是“学”的主体,教学要达到应有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要,每个教学个体都是独立的主体。2.联系当今社会和我国实际不管是国际社会还是我国都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每个阶段都有属于每个阶段的特点,教育要培养的是面向社会的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当前社会相联系。

接下来我们就初中思想品德课谈谈如何实践这个要求。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由其学科本身的性质、内容、任务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与学生的已有的认知层次、情感体验相联系。初中学生身心正处在一个全面发展时期,对很多问题都有了自己的感受、看法和认识,但并不完善,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思想认识等实际,拉近教学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这一课时,以先让同学讲一下自己的理想,就会发现,很多学生所谓的理想都是关于学习、事业的一个


近期目标,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说到的理想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形成他们对理想的正确认识。

(三)联系实际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联系实际的方式是很多的,但主要的、常用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教师讲解过程中的举例和演示今天的教学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板书教学,而更应该重视结合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配套的教具,在课堂上为同学进行形象而生动的举例和演示。

二是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实验、实习、参观访问,增强感性认识,并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教学过程应该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注意动手操作、实践,使所学知识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从而强化对知识的了解和记忆,增强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三是社会实践活动在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了解这些活动所依据的书本知识,并运用这些活动中观察到的事实验证书本上的理论。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多次特别强调把学生带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自然,贴近生活,在参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完美结合。而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教育”就是很好的说明,并且在他开办的“晓庄师范”的过程中提出“教学做合一”并鼓励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无疑为我们以后的教育工作做了范例。

总之,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创造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由半独立到独立,由简单到复杂,由校内到校外,引导学生把知识用于实践,并注意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

(四)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该要求是联系学生当地的实际提出来的,这是使学校教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重要措施。我国幅员广大,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地在自然条件、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即使在一个省内,城市与乡村、平原与山区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何况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特有的历史文化、物产资源、风土人情、生产建设。因此,在使用统一的教材时,必须适当补充乡土教材,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又能联系本地实际加以应用,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观念与情感,树立为本地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038a95cc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