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1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他们的特征及区别。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教学重点】 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其中一个能将表面的包装纸裁剪下来,再准备用纸做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各一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两三个,一个小纸箱。 学生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一张白纸,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摸猜游戏,引入课题 (1)(教师用纸箱,装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教师:老师这个纸箱中有几个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的物体,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摸一摸,一边摸一边描述自己摸着的几何体的特征,其他同学边听他描述,边猜测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2)让一位学生上来摸,其余学生猜。 提醒学生从棱的多少、长短,面的大小、形状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来进行描述。学生猜的时候可以在学生摸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去猜测,这样,可以根据物体特征的完善而接近正确答案。 例如:圆圆的——球体 长长的,有六个面,每个面是平平的——长方体 …… (3)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过渡,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圆柱的特征。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并探索特征 教师出示圆柱。 教师:这就是圆柱。各小组的同学拿出你们(或老师准备)的圆柱,摸一摸,了解一下圆柱由几部分组成。 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感知圆柱的特征。 全班交流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板书。 板书:两个圆,一个曲面 教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一下子就看清了圆柱的各个部分及其形状,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圆柱的特征。在我们手里有这么多的圆柱,大家有什么办法知道圆柱的上下两个圆的关系? 学生说说自己想的办法。 教师:大家选择自己认为可行的办法试一试。 学生分小组操作。(可以涂上颜色、墨水在纸上印,可以量圆的周长,可以量直径等) 交流探索方法和结果,教师引导总结。 板书:相等的(在“两个圆”板书基础上补充) 2.测量圆柱的高 教师:同学们办法真多,动手的能力也很强,证明了圆柱两个底面是相等的。(教师出示两个底面相等但高矮不同的圆柱)大家再来比较,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高矮不同。 教师:那你能说说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充分发言,教师引导小结: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 观察实物,讨论: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观察得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它们都相等。 教师指导学生测量圆柱的高。学生拿出各种圆柱进行测量。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3.探究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大家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那这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呢?请拿出准备好的罐头盒,把它的商标纸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沿高剪开后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也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请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展开后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把展开后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板书) 4.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探究了圆柱的特征,大家说说,圆柱有些什么特征? 三、课堂练习 1.判断下面那些是圆柱,并说明理由 教科书第32页练习七第1题。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0e7169c281e53a5802ff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