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新授课) 第 课时 课题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 熟练运用诗歌阅读技巧,分析诗歌主旨 2、 构建“边塞征战诗”常见情感及意向。 3、 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手法,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 重点 构建“边塞征战诗”常见情感及意向;体悟本诗的烘托/对比手法。 唐诗宋词——燕歌行 课型 使用日期 新授课 审核者 难点 熟练运用诗歌阅读技巧,解读诗歌 导 学 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好教材、练习册、导学案、学习用品。复习回顾上节课知识。课代表督促检查并打开触控一体机。 教师:候课、检查学生准备,督促学生提前回顾上节课知识。 二、导入新课 边塞征战诗,回顾: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 边塞征战诗中,以“高岑”成就较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高适《燕歌行》,走进硝烟四起的边塞。 三、学习新课 (一)初读附加——把握信息“三看” 【读诗题】 由诗题《燕歌行》可以把握哪些信息? 参考:注释一 《燕歌行》乐府旧诗题,内容多写燕赵边塞之事, 高适此诗原序说:“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张守珪)出 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识作者】 高適(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世称高 常侍。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岑参并称“高岑”。 高適是一位有政治才能的诗人,以七言古诗见长。早期的诗歌大多感慨怀才 不遇,仕途失意,一部分反映民生疾苦。但其诗歌的主要成就是边塞诗,诗风粗 犷豪放,遒劲有力,语言洗练苍劲,情感深沉雄厚。著作有《高常侍集》。 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故写下了此篇。 【看注释】 梳理诗歌大意(景—哲理—及人) 出师:汉家烟尘在东北——单于猎火照狼山; 战败:山川萧条极边土——力尽关山未解围; 被围:铁衣远戍辛勤久——寒声一夜传刁斗; 死斗:相看白刃血纷纷——至今犹忆李将军。 (二)再读文本—— “三抓” 【找意象】 用圆圈圈出诗歌中的前八联的意象。 烟尘、汉将、天子、鼓、旌旆、校尉、瀚海、单于。 【组意境】 1 记录 1.读诗歌前八句,思考诗人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场面。结合全诗,说说这一句在诗歌中的作用。(结合“扌从金伐鼓”和“旌旆逶迤”来分析) 【参考】 (1)作者描写了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出师”的场面。(2)通过这一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写战事大败作铺垫。 【析主旨】 2.诗歌最后用“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有何用意? 【答案】 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既是诗人代戍卒发出的呼唤,对士卒悲惨命运深表同情,也是诗人借赞叹汉名将李广的爱惜士卒以对比讽刺将帅的不恤士卒。 (三)精读文本——赏析(环境烘托、对比)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用意? 【答案】 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4.“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中“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的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 诗中对“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等萧条、荒凉环境的渲染,有力地烘托了战场上战士“力尽”势孤“斗兵稀”的悲壮气氛,加强了对“身当恩遇常轻敌”的边将的控诉。 【边塞征战诗歌】 1.常见情感 (1)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 (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 (5)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6)讽刺统治者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 (7)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2.常见意象 (1)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shā)、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3)地名:(胡 羌 羯(jié) 夷指少数民族) 碛(qì)西 轮台 龟兹(qiū cí)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5)音乐意象:关山月、梅花落、杨柳曲、行路难 (6)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 李广的典故:被称为“飞将军”,后成为建功立业、英勇杀敌的代称。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玉门关的典故:代指边关。 楼兰的典故: 边境之敌 塞上长城的典故:代指戍守边疆的爱国将领。 3.常用手法 (对比、典故、虚实结合、景情关系) 四、 课堂小结 2 五、 巩固练习 1. 对应目录,找出课本中的边塞征战诗歌,对应笔记,尝试分析情感。 参考:杨炯《从军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杜甫《兵车行》 2.【2016 江苏】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作者: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 麻田, 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 看射猛虎终残年。 1.《八声甘州》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2.《八声甘州》下阕寄寓了辛弃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八声甘州》的上阕选取了李广的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等事迹。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寞的氛围,暗喻作者(辛弃疾)有类似遭遇。 2.《八声甘州》下阕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同时借李广自比,抒写了辛弃疾自感壮志难酬的悲凉(“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六、 板书设计 七、 反思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ef681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