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盛唐时期,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和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岑参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逢入京使》。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80页。 二、 作家作品导知。 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色彩。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 三、朗读感知,翻译全诗。 参考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四、作品欣赏。 1、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2、第二句“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仍不失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3、第三句“马上相逢无纸笔”。“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 4、第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五、探究: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更有味? 参考: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觉得后两句诗更有味,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小结: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六、课堂练习。 1、“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答:“ 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念家乡、怀念亲人之情。 七、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逢入京使 文体:七言绝句 路途太遥远,热泪沾双袖。 相逢无纸笔,捎信报平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b34c08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