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肥胖的概念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目前常用的体重指数,简称BMI,是一种计算身高比体重的指数。具体计算方法是以体重(千克,kg)除以身高(米,m)的平方,即BMI=体重/身高/身高(kg/m2)。研究表明,大多数个体的体重指数与身体脂肪的百分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使用这个指标的目的在于消除不同身高对体重指数的影响,能较好地反映机体的肥胖程度。 2肥胖的分类与原因 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病理性肥胖和特殊性肥胖。 2.1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一是多由日常饮食不节制或是心理情绪上的烦躁多饮多食所致,肥胖者经常摄取含有脂肪等高热量食物或是摄取过量的酒精,因为摄取了过量的脂肪,造成能量过剩,而促进了脂肪的累积,往往造成肥胖。二是由于缺乏运动,人体消耗热量的机会减少,加之又摄取了过多的脂肪,收支不平衡,形成脂肪的积聚,往往造成肥胖。三是遗传因素所致,在多种遗传因子的作用下,上一代的肥胖体质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这是一种先天性体质性肥胖。 2.2病理性肥胖 病理性肥胖主要是因某种疾病引起的肥胖,如库欣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性肥胖、肝炎后肥胖、胰源性肥胖、药源性引起的肥胖、性功能降低的原因引起的肥胖、还有垂体性原因而引起的肥胖等。 2.3特殊性肥胖 特殊性肥胖主要是母性肥胖和经绝后肥胖两种。前者是女性在妊娠期间引起了暂时性下丘脑功能失调,加之怀孕期和哺乳期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脂肪代谢紊乱,体重往往急剧上升,在产后1到2年内,由于营养相对减少,又恢复了正常的活动,体重一般逐渐下降,体型也会逐渐恢复正常,但也有一部分人会一直保持偏胖的状态。经绝后肥胖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对脑垂体抑制减退,出现继发性下丘脑和垂体功能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糖和脂肪代谢失常,食欲亢进,进食增加而肥胖。 3肥胖的危害 肥胖可能会造成多种病证,如皮肤病,肥胖者多在腋窝、股间等皮肤褶皱处好发湿疹;如糖尿病,肥胖会造成血中胰岛素过度分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如高血压,肥胖者的 胰岛素过度分泌及胰岛素作用减低是促成高血压的原因;如心血管疾病,大多数肥胖者的血脂过高,容易发生血管栓塞,严重的容易发展成为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病等疾病;如内分泌失调,肥胖女性易内分泌失调而使得更胖,使子宫内外脂肪细胞过多而不易受孕;如关节疾病,肥胖者因骨头关节所需承受的重量较大,易使关节损伤而造成骨性关节炎;如气喘,肥胖者的胸壁与腹腔脂肪增厚,肺容量下降、肺活量减少而影响肺部正常换气的功能。 4肥胖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常见的有关肥胖的症候有脾虚湿阻证、胃热湿阻证、肝郁气结证、脾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和阴虚内热证。 中医治疗肥胖主要从主动调节、食疗、针灸、推拿、拔罐和埋线入手。 4.1主动调节 主动调节是受术者不凭借外界因素,主动进行自我调节。在饮食方面,要改变饮食结构,主食建议粗细粮搭配并适量,注意摄入食物的能量,食用低热量的食物、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和新鲜蔬菜,少食用多油多盐的食物和少饮酒。一日三餐要规律,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在心理方面,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化进食。在运动方面,要每天坚持运动,可以选择慢跑、游泳、跳舞、打羽毛球等。在起居方面,要有良好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不熬夜。 4.2食疗 在食疗上,可以采取限能量平衡膳食和轻断食的方法。在限能量平衡膳食方面,男性每天总能量摄入控制在6279~7535kj之间,女性每天总能量控制在5023~6279kj之间,或者在现有能量摄入量基础上每天减少2093~3139kj。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比为50%~60%,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为20%~30%,蛋白质提供的能量比为15%~20%。这种方法没有健康风险,长期坚持才可以有效减轻体重,达到减肥的目的。在轻断食方面,每周五天正常进食,选择非连续的两天每天摄取能量为平常膳食能量的1/4。这种方法虽有利于控制体重,但容易出现代谢紊乱,不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减肥,也不适合长期使用。另外益生菌与肥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肠道内菌群主要由9个门的细菌组成,其中占绝对优势的是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近来的研究证明肥胖与肠道内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例相关。通过 154 位受试者肠道菌群微生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肥胖受试者肠道中放线菌微生物增多,拟杆菌门没有减少,厚壁菌门的微生物没有明显的变化。在另外一些研究中又表明肥胖者肠道中拟杆菌门没有变化或者是有所增加。李旻等利用bar coded 454测序技术首次对一个较大规模的中国人群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对照人群相比,糖尿病组厚壁菌门比例较对照组稍有增多但无显著差异,糖尿病人群和肥胖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较低,其中以拟杆菌门的丰度较低,而厚壁菌门中最优势的毛螺菌科以及其中的罗氏菌属的丰度较高。尽管目前确定肥胖者肠道内的优势微生物群还需要更多的试验研究,但肠道微生物失衡在肥胖形成过程中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控制体重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到目前为止,肠道微生物的确切组成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基因工程以及生物信息学方面取得的进步将逐步揭开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目前,大量的研究证明超重或者肥胖患者肠道中的微生物比例与正常人的不同,并且肠道微生物能够消化利用宿主不能利用的一些物质,为宿主提供能量;此外,肠道微生物还能调控宿主能量储存组织基因的活性,超重或者是肥胖与肠道微生物有着复杂的关系,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可能可以控制体重。【1】 4.3针灸 针灸取穴采取腹部围针法和体针。腹部围针是指在脐部周围灸腹部气海、关元、中脘、下脘、天枢和大横。体针是指在下肢两侧取上巨虚、三阴交及风市穴,腰部双侧取胆经带脉、五枢与维道穴。若是胃肠实热型的肥胖者以泻法加取上曲池、内庭、巨虚、公孙、支沟等穴,脾虚湿阻型的肥胖者以泻法加取曲泉、太冲、支沟、血海、阳陵泉等穴,肝气郁结型肥胖者以平补平泻法加取阴陵泉、丰隆、足临泣、太白、水分等穴,脾肾阳虚型肥胖者以平补平泻法加取合谷、太冲、支沟、太溪、血海等穴。 4.4推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bf143c89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