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过度解读的弊端与纠正——以《清平乐 村居》教学为例

时间:2022-09-19 20:07: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课文过度解读的弊端与纠正——以《清平乐 村居》教学为例

作者:孙建英

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第5



孙建英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在文本解读上花大功夫是必须的,但一味地向深处挖掘,向奇处探究,甚至故作深奥,追逐猎奇,那就有悖于文本解读初衷而有害于教学了。笔者拟就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教学对小学语文课文过度解读的弊端及纠正做一番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这是一首描绘农村的平常家庭安宁、静谧、平和生活的词。作者通过对这家老小的不同外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温馨的农家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出辛弃疾对农村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喜爱。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词中的语言或情感,过度的解读,片面的理解,从而失去了词原有的意旨和特定的时代意义。

先来看一段—

师:在辛弃疾的词中景美、人更美。(出示画面)

瞧,低矮的茅屋前,坐着两位老人,他们是什么样的?他们俩紧偎在一起,脸微微发红,为什么会发红呢?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两位老人喝了一些酒,有些醉了,连脸都发红了。

出示句子: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通过“醉”这个字,你知道了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e266a7f2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