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教学反思 我所执教的《刻舟求剑》是北京课改版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在设计中,各环节安排很紧凑,有浅入深,层层递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发言踊跃,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和老师一起探讨,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平等的教学氛围,做到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把激励带进课堂,设置关卡,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起学生的兴趣。还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知词义-组词义-明句意-懂文意,在介绍完方法后,让学生活学活用。学生通过课下小注,先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再尝试理解句子意思,直到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在学习中,我又本着多读少讲的理念,精心组织学生导读达标。初读,达到正确、流利;评读,鼓励学生读出文言文的停顿之美;精读,着眼品析体会。在对文言文的深入学习中,我又向学生提出了“何人?何事?何为?”的思考。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回归文本,深入理解。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自己对文的理解,能够直接回答“何人?何事?”,在回答“有何为?”时,我没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直接回答,而是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本文,画句子,圈画表示动作的词来帮助学生感受到楚国人是怎么做的?进而可以让学生对他的行为形成认知感受。在交流中,让学生读,说说自己对楚国人的做法有什么评价,从而领悟道理。完成学习后,我又通过“你们知道这则寓言是谁写给谁的吗?”这样的提问,进行补充学习,告诉学生这则寓言背后的故事。之后,我又引入了一篇相类似的文言文,让学生通过所学方法进行自学,完成我的问题(说说寓言故事的内容,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的吗?)在交流中,学生自己就感受到了寓言所要呈现的道理。为了能够感受文言文的精炼,我鼓励学生把话说简单,缩句练习,让学生模仿文言文的特点。最后,比较两则寓言为什么出自同一章,道出它们的共同点,升华寓意。此后,扩展阅读,引导学生读出自同一章的《循表夜涉》,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自学,帮助学生活学活用,学有所得。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在我这堂课中还存有不足之处,在读文的过程中,有一个学生的字音读错,尽管教学时纠正过来了,但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已经做了生字的指导教学,为什么孩子还是会有读错的情况出现?可见,这是习得错误。也就是说,从一开始的预习时,孩子就是这么读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早以前,学生就已经和这个字有了很多次的“会面”机会,从始至终他都是这么读的。当老师教学生字时,他早已经忽略了正确读音,就根据以往经验来读这个字。其实,这是很可怕的,因为习得错误不容易纠正。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每天读一遍这个句子,时间长了,自然“不攻自破”。还有一个地方,是我这节课的遗憾,在进行缩写句子的那个环节,由于在教学中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前面松,后面紧,使得拓展环节流于形式。在这个环节中,我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充分地缩写句子,体会文言的简练。 除此之外,我的这节课还可以内容上更丰富一些:其一,加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与英语学科融通,使学生在用英语宣介中华文化经典,进而实现母语与英语教学双赢的同时,进一步萌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萌发为弘扬和传播祖国优秀文化不懈努力的愿景。其二,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为学习表达的素材,在引导发现、领悟中国寓言的基本表达方法和特点后,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创编寓言,进而实现读写训练的双赢,以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我想:如果课堂上这些都呈现出来,学生们的收获一定会更大! 教学是门艺术,每个孩子都应该被雕磨过才是好的教学。所以,我要快速提高教学能力,让每个孩子学有所获。我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指导老师的倾心帮助下,在专家们的引领指导下,我和孩子们一定会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e2ade1be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