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第二课时说课 作者:张刚 我说课的题目是《长城》,是小学四年级人教版第七册第5单元第1课的第2课时的教学。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通过具体描述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由此我拟定了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结合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法分析 在教法上采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笔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引导学生品读、讨论、领悟,让学生用眼睛去接触文本,用大脑去思考和体验文本,用朗读去转换、表现文本,用语言去表达体现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教学过程 我从复习导入、品读感悟、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介绍本课教学设计。 首先出示上节课学过的词语,请学生领读。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是对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的复习,同时也为这节课品读课文做好了铺垫。 其次,用词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以词详细介绍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在头脑中浮现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的长城,使学生很快进入的课文情境。 此时,我便因势利导。出示重点词结合图,的确,长城就像是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都会令人胸襟开阔、思绪万千。此时问学生会想起什么?引入第三自然段,让学生自由朗读,引出劳动人民。 边读边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去思考、揣摩、品味。这样,学生在思考中变得自信,思维也将由肤浅逐步走向深入。在这一段中,几乎每字、每词,字里行间都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从沉重的山石、陡峭的山峰中可以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步履艰难。从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时代背景中可以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时的艰辛。从数不清、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可以想象到修筑长城的时间之长,克服的困难之多。 此时出示一组文学训练,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的场景,思考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领学生在一段段遐想后再去读课文,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通过一遍遍读,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为他们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感到自豪,最终从心底里发出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 一、学习一二两段时我运用对重点词理解的基础上引出课文内容,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对词的理解和简笔画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建筑的材料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远看长城时,我抓住“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山海关、嘉峪关”四词理解上再结合资料体会长城的雄伟。 二、教学过程中我把远看和近看进行了调换,但我想新课程的理念是教材为教学服务,而且这之中我一直以对长城的雄伟气势到对劳动人民的艰辛体会的情感思路为主线。 三、在教学中我运用了许多课外资料如:地图、数据、图片等,拉近学生和长城的时空感,更能让学生们深一度完美地了解长城的伟大。 四、作业方面,在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时,我加了一个课堂文学训练,体会劳动人民在春夏秋冬四季恶劣的环境下劳动场景,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最后的作业本练习,我是作为一个机动训练。 当然在这次教学中我也发现自己有许多的不足。 一、 对于教材的内容设计等吃得不透,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未分析到位。 二、 对于学生的回答方式没有进行好好指导,教学中某些学生的回答方式不正规。 三、 自身普通话还有很大的问题,今后好好努力,早日达到标准。 四、 板书也不够美观,还需要花时间好好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efa2f3770bf78a652954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