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有误 犯错就涉及改错,那我们如何确认自己的观念是否有误呢? 3.1 信念 我们的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信念,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什么是显性的?就是那些你常常会意识到的;什么是隐性的?就是那些你意识不到但又真实存在的。 为了更加直观,举例来说明一下,你的岳父(如果有)似乎对你有点看法,这是显性的,也是容易改变的信念,因为你意识得到自己有这样的信念,并且随时准备根据情况进行确认或修正。 而隐性的则很难意识得到。你去床上躺的时候默认了床不会飞起来也不会塌下去,所以你什么都没想就躺上去了。这个过程虽然迅速,但它确实有个隐性信念在里面,包括你用手拿杯子喝水不会预先去担心是不是会划破手等,这些都有隐性信念,平时我们不会注意,仅有当隐性信念突然被打破时,我们才会去注意到相关的细节。 注意,显性信念虽然容易被打破,但由于它本来就不牢固,所以犯错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因为我们有防备。 但隐性信念被打破的时候,往往是我们摔跤最狠的时候,比如我们重重地躺床上,床突然塌了,我们可能会受伤,因为毫无防备。当隐性信念塌了之后,我们才会想起各种“床塌了”的条件,以后隐性信念就会在一段时间内变成显性信念,直到一段时间没发生什么事又变回隐性信念。 我们的很多重大错误,恰恰在“理所当然”之中发生。 3.2 心智表征 有一个经典的实验(如果你身边有4岁以下的孩子,不妨可以照着做一下,过程很简单),A叔叔拿起一颗糖果放在篮子里,盖上篮子就可以离开,接着B阿姨进来,拿走糖果放进橱里。现在你问目睹了全过程的孩子,A叔叔进来以后会去哪里找糖果? 4岁以下的孩子通常会回答去橱里。 所有5岁以上的孩子都会对这个答案表示疑惑,因为A叔叔并没有看到B阿姨的动作。他们都开始知道,我脑子里想的世界并不一定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而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不同的世界。心理学家把这种能力叫做“心智表征”。 大人往往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要理解这一点,也需要观念冲突,也需要学习,就像对于丧失听觉的人来说,声音并不存在任何意义,因为任何客观世界的东西只有能输入到大脑才有意义,听力健全的成年人也不一定能理解这一点。 成年人能通过简单的心智表征能力测试,但不意味着真正理解,不意味着不会在情绪的影响之下做出愚蠢的行为。 比如当我们想要说服对方某件事的时候,明明我们不在现场,我们却会将论据说得活灵活现,以至于让自己都相信; 比如我们会在某些需要说“我认为”的时候将这三个字省去,以便让自己的语气更肯定,即会说“他是个控制欲很强的蠢蛋”,而不是说“我认为他是个控制欲很强的蠢蛋。” 如果你能清楚地分辨这两者的区别,之所以这么说只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其实并没有多大的问题,但如果你无意识地在情绪的催动之下真的这么认为,那就非常危险了,因为此时你的心智和4岁以下的孩子并没有区别。 3.3 改正成本 犯错很正常,改过来就是了,但我们还有个习惯,常常喜欢为自己犯的错误辩驳,尤其是那些让我们投入了时间、精力、信念、以及金钱成本甚至赌上过名誉的东西,我们更不能接受那是个错误。 比如一个人始终相信喝茶有益健康,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还开了间茶馆,教了很多人喝茶的功效,顺带卖茶叶。这时候科学研究表明,所谓喝茶有益健康只是子虚乌有,那么谁更难以接受这个科学结论呢? 显然他要比普通人更难以接受。 ●首先他喝了这么多年茶,本以为自己可以比一般人长寿,因此他肯定不希望听到喝茶于健康无益的观点; ●其次,如果他接受了这个科学观点,则他再也不能向客户宣扬喝茶有益健康的观念了,骗人就会有认知失调,内心不痛快,所以在金钱利益的权衡下,他更难以接受; ●再次,他曾经向很多人表明过这个观念,很多人因为他开始喝茶,现在他要接受以前告诉人家的都是错误的这一事实,令他更为不爽。 然而他并不会承认,他一开始并没有那么相信喝茶有益健康,他之所以越来越相信,是因为后面的这些成本的叠加。不过他一定会告诉你以及告诉自己,他相信喝茶有益健康,是因为喝茶真的有益健康。 这个病的变体比比皆是,比如很多人之所以信仰比特币,也是因为以上的三个原因,不信可以去一一对照,事实上,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搞懂比特币,遑论信仰。 所以改正错误这件事,跟一个人的“改正成本”有关,你会发现有些人在某些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6a80e49d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