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网站设计方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网站”设计方案 (课程资讯·精品资源·咨询服务·科研平台) 1、需求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第八次课程改革新增的技术领域的一个科目,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也具有技术与人文相融合的学科特点。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和地位历来颇受争议,可以说中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从长期抗争和奋斗中走过来的。在这种情形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体系中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目,更加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 新课标颁布之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计算机课程、程序设计课程等形式已经开设了二十多年,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一支日益庞大的教师队伍,但这门课程始终处于一种自生自灭、境况不大理想的状态。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通过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广泛深入的实践研究,逐渐丰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体系和价值内涵,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对人的发展、国家建设、社会进步等产生基础性的作用。 由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和五个选修模块构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体系,它与以往的计算机课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这种背景下课程的内容体系需要重新构建,课程资源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教师队伍需要加强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技能的培训,学生也需要得到更充分的引导和教育,还有更多的课程实施内容(例如教学评价、教研教学等)需要不断深入实践。所有这些,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下需要得到协调统筹,以便逐步走向理性操作、有效实施。 有鉴于此,我们计划推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网站”,为广大实践者提供课程资源服务,提供可借鉴操作的精品范例,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同时也为广大一线教师、学生提供交流展示、寻求援助等服务的平台空间。 2、网站定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网站”的目标定位是:做最好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教学研究。该网站的功能定位是:课程资讯、精品资源、咨询服务、科研平台。 本网站的建站理念是“以数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采用灵活的激励机制(例如积分奖励、个人专辑、共建共享等)吸引更多不同层面的人参与网站建设,并利用在线专职编辑(或兼职编辑)等方式推出更多的精品范例。该网站既有发布及时的课程资讯信息,也有多方位、多版本、适用性强的课程资源服务。 该网站还积极谋求取得国内外著名的课程专家、技术专家、教育专家等的支持,并主动与国内外各类研究机构进行全方位的合作,通过“权威性、独特性、个性化”等特点吸引和团结广大教师、研究人员参与本网站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利用,创建本网站的特色和品牌,产生广泛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为网站的合作伙伴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回报。 3、功能栏目: 该网站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信息技术教师、高中学生、教研人员、技术人员、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及有关人士。该网站除了提供大量优质的课程资源,还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咨询服务,构建一个科研、教学、学习相结合,资源、交互、展示相结合的网站平台。为此,该网站设置了以下几大栏目: ·课程建设:主要是针对新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内容体系、课程探讨及其相关内容,为广大教师理解新课程标准、课程理念提供帮助。该栏目争取做到专家引领下的建设与实践。 ·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材资源、教学资源、师资建设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等。目前教材资源是多版本并用的格局,但教材不再是教学范本而是有效支持教师进行创造性实践的教学资源。因此,该栏目更需要得到广大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参与和支持。教学资源既有多种形式(如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也有教学软件、网站资源,还有各种非结构化的资料,这需要在收集资源时进行标准化的格式处理(如教学素材的技术标准化),也要有相对灵活的信息集成代理服务(如完整网站的发布,教学软件上传,主题资源检索等),同时还需要提供支持某些学习流程的平台(如Webquest、专题网站等)功能。 ·教学研究:为教学实践提供范例参考、方法借鉴、案例学习等资源服务,同时也为广大教师发布自己的实践信息、教学案例提供空间支持和技术服务。这样既能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又能保证优质资源的生成渠道得以通畅,使资源建设可持续地进行。更为重要的是,每位教师都有交流经验和展示成果的机会,这能满足教师谋求发展和进步的基本需要。 ·学习指南:针对学生有效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而设置的栏目,既有专题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又有方法经验、案例学习、IT人物等学习上的指引。这里倡导学生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学习技术和形成技能。 ·教研探索:教研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包括教师培训、校本教研、区域教研和教师学习等方面,该栏目主要探讨和发布与校本教研模式、区域教研有关的信息。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组织和进行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形成有着十分重要作用,总结性评价(如考试)则是引导课程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本栏目试图对学生典型作品、考试试题进行分析研究,对过程性评价、各种考试(期末考、会考、高考等)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找到适合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评价措施和操作依据。 ·信息文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目前以网络应用为主的信息文化已经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既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带来了消极影响。例如对网上交流与合作、网络道德等。该栏目还以多元信息表征能力研究作为前沿性的研究项目,这将对丰富和提炼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与内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专题栏目:包括课程内容,教学资源,组织实施,课程评价。从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角度,试图对网站栏目的内容进行归类和划分,方便用户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网站资源的分布情况,以便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资源提交区:提供教学素材的标准处理和提交功能,能利用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检索站内资料,支持学习过程的专题学习平台,有资源贡献、等级评价的积分统计功能,还有储存教师活动档案和学生学习记录袋等作用,有按帐号建立的、具有排行榜功能的个人专辑。 4、操作特点: 平台既有设置栏目(大类、小类)的功能,又有专题管理的功能。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系统管理员对平台框架、栏目内容、用户信息、信息资料等实现集中管理,栏目管理员可以对其中睥内容实现灵活的编辑操作和分类管理。 ·权限管理:管理员可以灵活调整各栏目设置,可以指定由某注册用户(栏目管理用户)对某些栏目内容进行编辑管理。栏目管理用户利用帐号、密码登录之后,可以对相应栏目的内容进行输入、修改、删除等操作,但不能更改平台的栏目结构。 ·信息管理:栏目管理用户在输入内容时,可以为所编辑的内容选择栏目及所属专题。这样所录入的内容就可以归类到相应栏目,同时在相关专题内也创建了链接操作。 ·资源提交:在用户提交网站资源时,对于素材类的内容(如图片、文本等)或学科知识类的内容,需要利用具有元数据规范的标准处理模块进行数据筛选和收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例如专题网站、软件、文件等)可采用模板工作法、向导生成或者代理服务等方式处理。 ·激励机制:网站采用个性化定制方式,每位注册用户可以自行定义自己的个人专辑,即选择定制栏目、资源提交方式、不同功能界面,把提交资源数量、下载使用及用户评价等情况纳入用户积分奖励计算中,不同积分等级的用户可享受不同内容、不同质量的网站服务。 ·操作简便:只需懂得文字录入、Word文稿简单排版等技术,用户就可以利用网站管理模块方便地完成栏目内容的输入、编辑和删除等操作。 5、网站栏目结构设计: 网站名称 一级栏目 二级栏目 课标研读 课程探讨 1 课程建设 专家报告 课程发展 历史研究 教材资源 教学资源 师资队伍 基础设施 教改动态 教学在线 范例课例 方法模式 专题学习 4 学习指南 经验之谈 案例学习 榜样偶像 典型作品 试题集粹 5 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 内容描述 课程标准,课程性质,课程价值,课标解读, 内容体系等。 课程理念,信息素养论,精辟观点,学术争论,理论学习。 课改精神,专家解读,课程比较研究等。 计算机教育,程序设计文化,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发展历史及其研究。 教材文本、教学参考、配套光盘资料等。 教学软件,专业资源网站、图书、报刊、录像等。 教师生存与发展,专业化发展,专业素养等问题研究。 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使用、维护、更新,教育资源共享、开放、发掘和利用。 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前沿研究,改革措施。 教材使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系统教学设计。 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示范课例,精品项目。 成功经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探索。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拓展性学习,专题网站建设与应用,综合实践与研究性学习。 学习方法指导,经验交流,学习故事,研究方法。 成功学习个案,问题解决方案,创新项目。 IT名人故事,人物典故等。 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的作品评价及分析研究 有价值的、代表性的各类测验题目、考查题目、训练题目。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网站 2 课程资源 3 教学研究 6 教研探索 7 信息文化 专 题 栏 目 资源提交区 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标准与评价量规等过程性评价研究。 考试内容、类型(如期末考、会考、高考)、方式、组织实考试研究 施等总结性评价研究。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模式,组织形式,专题研讨,制度建设。 区域教研 校际合作,区域性教研活动及组织模式探讨。 专题式的网络研讨活动,文章精选,问题探讨,人力资源网络教研 开发等。链接论坛。 专业进修,教育教学技能学习,教学研究能力,教学交往教师培训 能力,教学理念更新,理论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信息时代的人际交往行为网上交往 与现象的研究。 发掘信息技术所蕴藏的文化性、艺术感等来打动学生的心文化内涵 灵,具有教育性、趣味性。 多元信息 利用媒体技术来表达意愿、对知识理解的表达能力的培养表征研究 研究。 拒绝文化垃圾:暴力、色情、鬼怪、星宿。技术的影响与健康网络 作用,道德责任,信息安全与防范策略,个案研究。 课程内容,教学资源,组织实施,课程评价。 教学素材提交板块,关键词搜索,专题学习平台,个人专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13e8e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