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一 教学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本次教学设计,我将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并结合“五主”教学观,注重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中的“求学之道”板块。这个专题 重在引导学生尊师重教、尊重知识、获得教养。这篇文章是韩愈赠给他的学生李蟠的,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韩愈通过三组正反对比来论证“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语言上采用排比对偶、顶真等方法,使论证环环相扣,严密紧凑。而高一的学生在知识能力上已具备基本的文言知识的积累,所以在解决这篇课文的文言知识上应该不会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毕竟古文的学习比较难,所以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多诵读,多分析,掌握“师、传”等文言实词和“之、其”这两个文言虚词,学习意动用法以及议论文对比论证的方法。 课时:二课时 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师、传”等文言实词和“之、其”这两个文言虚词,做好文言积累。 2) 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二) 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过程中学会议论文对比论证的写作方法以及文章语言上排比对偶、顶真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四 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师、传”等文言实词和“之、其”这两个文言虚词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本文的难点则是学会议论文对比论证的写作方法以及文章语言上排比对偶、顶真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采取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品读评点讨论中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课时安排上,我打算用两个课时完成我的教学。下面我想重点说说我的教学流程设置,共分为四个环节。我主要讲的是第二课时,但为了使教学过程完整,我会稍带补充第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讲诉程门立雪的故事,引出尊师重教的思想,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二) 通读全文,疏通文字 首先,了解作者、文体及背景。让学生就其收集到的资料对韩愈进行介绍,然后教师小结并用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说”这一文体的特点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其次,诵读全文。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全文,并用圈点法标出重点字词和疑难字句,理清文章脉络。然后,让学生指出文中应该注意的文言知识点,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文言现象。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全文翻译,把握本文中心思想。 下面让我详细说说我的第二课时,也就是本课的第三环节。 (三) 细读文本,突出重点 这个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在结构,同时揣摩语言,关注文章的写作特色,这也是我上课的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 1、课文的中心论点? 通过上一课时的梳理,我想这个问题学生并不难回答说出来,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作者在开篇就提出来的古之学者必有师。 2、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后,能够大致明白作者在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所选取的角度是不同的,但还不能完全明白这种内在结构。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了。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实际上是作者从正面来论述这个中心论点,这里面包括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接着我就可以问学生,那么在作者看来,我们为什么要从师,我们又应该向谁从师。这样启发之后,学生就明白了,我们从师是因为老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而从师的标准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有了第一段这样的启发,我想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白,第二段实际上是作者从反面来论证的,作者认为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那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几方面进行了论证? 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锻炼搜寻有效信息和归纳的能力。要求学生将几方面的对比关系一一列出,并用课文原文回答作者通过每一组对比得出的结论。比如说通过古今的对比,作者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当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找寻中明确对比论证所具有的使用效果,并鼓励学生在习作中使用。 4、在第三段作者引用了孔子的言行,那么他是想阐述什么观点? 这个问题并不难,作者通过圣人孔夫子的言行,就是要说明,圣人无常师,这也就教导学生学习应该勤学好问、不耻下问。当然,提这个问题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这里所运用的另一个论证手法,这就是举例论证。 (四) 挑战自我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组织一场讨论。《师说》里说明了老师应该扮演的角色,也说明了师生应该具有的一种关系,那么韩愈的观点还是用于今天的课堂吗?设置这个问题,一是为了引导学生评判性地看待所学道理,并能运用到实际思考中,二来也是为了促进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七 形成性作业 最后,我也会布置一个形成性作业:同学们将讨论的思考写成一篇小论说文。 八 课堂小结 请4—5名学生对本堂课进行小结。 对象 结果 对 传道受业解惑 必要 古今 圣益圣,愚益愚 正 反 比 古之学者必有师 父子 小学而大遗 道存,师存 标准 论 (1) 举 例 贵贱 其智反不能及 (2) 证 圣人无常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9381261ed9ad51f01df2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