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时间:2022-03-29 22:58:3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师说》复习学案 主备人 康与凤 【学习目标】

1.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2.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基础导学

一、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二、写作背景 《师说》作于公元802年,即唐德宗贞元十八年这一年韩愈43岁,正是他锐意求进,致力于“古文运动”的时候

当时的官僚士大夫重视门第观念,只认得功名富贵,威权势力,不尊师重道,不看重有学问的人《师说》就是为了指责唐代上层社会这些不良风气而作《师说》的问世也是韩愈被贬阳山的原因之一 三、解题

“说”是论说文的一种,“师说”即“说师”“论师”,更详细一点就是“论从师求学”本文着重论述了师的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择师的原则,大胆提出了恢复师道的主张,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知识梳理(一)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句读( 或不( )焉 谀( 苌( 聃( 郯( 欤( 蟠( 经传( 传道( 贻( (二)解释划线词语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吾师道也 3、是故无贵无贱 4、道之所存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师者,所以传到受业解惑也 7、其出人也远矣 8、犹且从师而问焉 9、于其身也 10、惑矣

1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2、士大夫之族 13、官盛则近谀 14、师道之不复 15、君子不齿

1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7、郯子之徒 18、其贤不及孔子 19、术业有专攻 20、如是而已

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2、余嘉其能行古道 23、作《师说》以贻之 24、圣人之所以为圣 (三)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四)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10)则耻师焉 11)不耻相师 (五)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

5)吾从而师之 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 今义:连词,表结果、目的等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的人。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小学学校教育 (六)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介词结构后置 4)而耻学于师


5)师不必贤于弟子 6)生乎吾前

7)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8)学于余 3.宾语前置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被动句

10)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 (七)固定句式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其皆出于此乎? 3、或师焉,或不焉 4、其可怪也欤! (八)一词多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4、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1、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3、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吾师道也( 名词,道理 5、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规律 6、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说)

1、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3、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疑难问题) .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前一个是""的意思;后一个是"",表比)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连用,译为""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们的) 7)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7)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词,表比较,比

达标测试1.下列划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D

A.郯子(tán)六艺经传(zuàn)贻(yí) B.句读(dòu 苌弘(cháng 聃(rán C.阿谀(yú) 授之书(sòu 蟠(fán D.或不焉(fǒu 谄媚(chǎn 嗟乎(jiē) 2.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B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4.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C 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à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ò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rú,阿谀,奉承

6、下列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生乎吾前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何陋之有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解析】选CC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B项,定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7、下列句子中,“师”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或师焉,或不焉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7【解析】选C。名词,老师。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君子不齿

A.小学而大遗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位卑则足羞 8【解析】选C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A项是形容词作名词,B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是形容词作动词。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年十七,好古文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⑥吾从而师之 ⑦古之学者必有师 A.①④⑤⑥ B.①④⑥⑦ C.②③④⑥ D.①③⑥⑦ 9【解析】选B。①④⑥⑦均为古今异义词,①“众人”古义为“一般人”;④“古文”在此指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⑥“从而”古义为两个词,“跟从”“而”;⑦“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 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 吾师道也(从师、学习)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 C.惑之不解(解决)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育

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提示:B项,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答案:B

1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的道理。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句子的朗读。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百工:各种工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书和传记。 提示:A项,“师道”,从师的风尚;B项,“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经文和解释经书的著作。 答案:C

12、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称代“知识和道理”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称代前文的“其子”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称代前文的“童子” D.则群聚而笑之(称代前文所有的“士大夫” 提示:D项,称代“曰师曰弟子”的士大夫。 答案:D

D项,“经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8b1d64da26925c52cc5bf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