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制学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重庆市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重庆 高新区 40003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手段也逐渐应用于教学,教师的课堂越来越生动有趣。但是,教师们在广泛运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的同时,却忽视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教学手段,自制学具就是其中的一项,它不仅能节约购买教学用具的资金,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象生动的理解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下面我就自制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谈我的看法。 1. 鼓励学生自制学具,能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但现在的小学生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在学习方面更是享受着特殊待遇。想买怎样的书籍、怎样的学具家长都是大力支持,无论多贵从不说一个“不”字。在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老师们往往都让学生买一盒学具,一盒学具大概在5元左右。这次我接手教一年级时,我没让学生买,而是让学生自己制作了一盒学具。学生们找来了各种薄的纸盒,我给每人印发了一张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五角星、三角形、小棒等各种图形的纸片。我让他们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来剪,学生们的兴趣可高了,几天下来同学们的学具就剪好了,他们还把这些学具涂上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一套漂亮的学具就完成了。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也对这些图形有了更深的认识。完了过后我还告诉他们这次制作学具,我们班大概节约200元钱,如果全校的一年级都这样,会节约大概一千多元,如果全区的一年级都这样,会节约几万元,学生们听后都惊叹不已,同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又因为是同学们自己制作的,用起来可细心了,非常的爱惜。 2. 使用自制的学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景,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会使学生学得自然、轻松、有趣。在人教版三年级《可能性》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准备了一些盒子和一些黄、白乒乓球,由老师分小组进行摸球比赛,谁摸到黄球多为胜。有的小组我全部放黄球,有的小组全部放白球,有的小组放的黄、白球都有。这样摸出的结果是有的小组摸到的全是黄球,有的小组一个黄球也没摸到,有的小组既摸到了黄球,又摸到了白球。学生通过带乒乓球和盒子又通过这样的活动充分感受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使教学在动态中进行,让学生在玩中获取知识,顺应了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从而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3. 学生自制学具,可促进他们对教学知识清楚的理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表象,并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教学认识长方体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各方面的展示,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还是容易搞混淆,比如,长方体有12条棱,经常错认为是8条棱,长、宽、高应各是4条,又错为各2条。针对这些错误,我让学生自制了一个长方体框架。同学们自己找来了小棒和绳子,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制作。不一会工夫,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框架就搭好了。学生通过材料的准备和亲自动手,更清楚的认识了长方体,其中有一个同学的小棒选择的是一样长的,我还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这就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把学生的“错”变为了教学资源。通过自治长方体框架后,学生在做这方面的练习题时错误少了许多。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我也让每个学生制作了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准备材料,明白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随意拉动平行四边形又发现了它不稳定性的特征。通过玩耍(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拉长平行四边形)发现它的周长不变,而面积变小了。此教具(四条边相等)还能演示数学书上的小知识——菱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清楚地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学生制作学具,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所以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更应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学了《年月日》后我指导学生做了一个2011年的年历卡。在做年历卡时,学生用到了许多的知识 ,知道了每年都有12个月,怎样的年份是平年,怎样的年份是闰年,一年中那几个月是大月,那几个月是小月,大月、小月各有多少天……通过制作年历卡,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配上自己喜欢图案。当一张张精美的年历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着时也让学生惊讶自己的能力,让他们拥有了成功的喜悦。其中有一个同学制作的年历卡相当漂亮,参加学校的小制作比赛还获得了一等奖。从这个教具的制作可以看出,学生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还让他们亲身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5. 使用自制学具,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课题是创新学习,进行创新学习的渠道很多,我认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使用自制学具时通过思考、探索提高学习能力也是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方法、途径。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各种规则物体的体积后,我让学生带来了土豆、鸡蛋、石头等许多不规则的物体,让学生测出它们体积,学生们在测之前进行了小组讨论,有的认为可以把不规则的物体看着近似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求出它的体积;有的巧妙的想到把实物放入水中,看水升高部分的体积;还有的小组想到“溢杯法”,既把实物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里,读出数值。但有一位同学桌上摆放着小称,刀子、尺子还有许多切了和没有切的土豆,当时我就纳闷了:“我要求测的是它的体积而不是它的重量”,就对这位同学说:“我们要测的是土豆的体积而不是它的重量,你测出了它的体积了吗”?“快了”他头也不抬,“我们要求的 是体积,不是重量”,我又提醒了一遍。“我知道,老师”,“那你还称什么”?“我就是要称出它的体积”,声音不高但却是让我愣住了,这时有许多同学围过来,只见他不慌不忙的操作,还一边给大家解释,我先用小刀切一个1立方厘米的土豆块,然后称出它的重量,再然后称出一个完整的土豆的重量,用这个重量除以先前的重量,便测出了这个土豆的体积,这样可以避免有些物体遇到水后产生吸水现象,测量会更准确。“蒲涛涛,你真棒!”同学们发自内心的鼓掌,我也是激动不已,为他鼓起了掌。 由此看来,老师在教学中合理的让学生运用自制的学具学习,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创设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形成爱数学,学数学,会学数学 的学习氛围,并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促进思维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2d98a10f2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