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古铸今 妙笔丹青

时间:2022-04-26 19:30: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赏王伯敏唐人诗意卷 作者:张淑敏

我国历代画家以唐人诗意为创作题材的绘画作品屡见不鲜,譬如南宋李唐、清代王翚《唐人诗意图》,现代李可染,黄宾虹

有唐人诗意画作品。2009年,大器晚成,功成名就,已八十五岁高龄的王伯敏先生老骥伏枥,豪情满怀,十分欣赏唐代文学

词》中的一句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那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在王伯敏的心目中秋天是迷人的

似火。红过春天,美过初恋。坐看秋色,凝望一池秋水,眺望南山红叶,仰望云卷云舒,山、云、树、水之影重重叠叠,纯净并以此来讴歌祖国壮美的大好河山和人生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他乐观开阔的人生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怀。

逐渐升起。他深谙刘禹锡《秋词》的诗意,创作了唐人诗意山水卷,并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赞美

王伯敏先生的《唐人诗意卷》纵17.5厘米,横105厘米。作品气势宏大,格度严谨,笔法精微,是王伯敏山水画中的一件

七律画面横式构图,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在中国画界被称为最佳构图比例关系。展卷案上,画卷右侧绘突兀大山,或

流水,或渔舟树木;左侧则大片水面,悠然明朗辽阔,给人咫尺千里之感。整个画面布景丰富而层次分明,其大小、远近、

动静、冷暖形成鲜明对比。再纵观此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彰中领略唐诗之雅韵,感受绘画之美,感悟中国书画和厚的传统国学素养和扎实的绘画功底及精湛的绘画水平。

力。此作也源于王伯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高敬意,源于他对中国古典艺术的真挚的喜爱,源于他对中国艺术精神不懈的追求

此伯敏夫子秋日春秋图也,写江南平远之景,若桐庐富春者。西风已烈而佳气丛郁,一洗秋之寂寥,而现生机蓬勃,岸边

混空明林罗万象于大道人,富春山居之外别开生面,盖夫子晚岁下居桐庐于富春山色别有会心处,故出笔自居境界下落前贤窠

沙屋痕,淋漓而沉着,落墨枯湿浓淡,清秀而深郁,设色明秀佳丽,灵通而冶静,铺水虚实,饱满莹澈而浑融,所谓论经之

论笔墨之精妙,山水绝不如画,夫子晚岁画迹。此虽小帧,而近乎道矣,乃知世之所以爱夫山水者,要在仁智之乐,而归于林

观道卧以游之。虽一勺水,一片石,赖笔墨之妙而生万千气象,使观者看此画而生此心,如真在此山中,看此画而生此意,如

有景外意,意外妙也…”。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鉴赏家徐建融先生为此手卷题写的跋文。便是对王伯敏先生及此作品的中

王伯敏是一位当代著名的美术史论家,文人画大家,他著述甚丰,先后出版有《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通史》《中国美术

逾千万字,还有200多篇论文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他能书,能诗,能画,格调尤为突出。其山水画汲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精髓,既能真山真水物象于胸,又能融于传统笔墨,与时流廻然不同。其山水画有宋人的清雅和神韵,又有北派山水的纵肆和

头活水,又有现代的视觉冲击力。王伯敏自幼接受私塾教育,爱好画画及古诗词。1942年入上海美专西洋画系深造,并开始了

研究。1947年,上海美专毕业后,他又进入北平艺术科学校研究生班深造。1952年,他来到浙江美院又成了黄宾虹的关门

勤思善悟,孜孜以求,在大师们的亲切教诲下,他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和历代名家绘画,他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在

名家的基础上,又将恩师黄宾虹的绘画艺术融会贯通,为己所用。他的山水画作品从图式、笔墨到色彩,既有传统文人所不

又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观之使人赏心悦目,百读不厌,流连忘返,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身心的愉悦感。他的山水画作品,多

在一定程度上富春江是他晚岁绘画的主要灵感之源。他在吸收古人对山水画水法,墨法的论述后,系统地提出一套《水法》理画,水墨交融,颇得氤氲之气。其山水画作水墨淋漓,浑厚华滋。云、雾、海、天、浑然一体,天人合一,已达化境。

很大影响,他对用水、用墨、用色及画面构图有其独特见解,画作既有传统的意蕴,又具强烈的现代感。他用笔大胆,善于用

王伯敏(19242013),别名柏闽,笔名田宿蘩,斋号半唐斋,浙江台州人,我国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生前系中国美术

博士生导师、西泠印社理事, 1992年,国务院授予王伯敏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称号。2004年,浙江省政府为王伯敏颁发国家画院院士,被誉为画史通儒七史罕人

文学艺术荣誉奖。同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推荐王伯敏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二〇一七年十月淑敏于杭艺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3b4a6e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