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小草》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知小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小草,丰富有关小草的认识,学习有关小草的制作活动,体验创作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小草》吧。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小草,丰富有关小草的认识。 2、感知小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学习有关小草的制作活动,体验创作的乐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小草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请家长带孩子到草地观察小草,获取一些小草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了解小草的特征。 1、前几天,我们都去草地上玩小草、看小草,谁来说说小草长在哪里?是什么颜色的?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草名字以及小草的根、茎、叶、花的颜色、形状等特点。 幼A:我喜欢狗尾巴草,因为它毛茸茸的,像小狗的尾巴。 幼B:这是蒲公英,它的叶子像锯子,花是黄的,以后会变成白色的小绒球。 幼C:这是一种可以吃的草(荠菜),可以包馄钝吃,白色的小花像满天星。 幼D:这小草断了,会流出“牛奶”来叫羊奶草。 评析:幼儿虽未完整的介绍根、茎、叶、花,但都能抓住小草的主要特征,这是难能可贵的,叙述中,有的幼儿用方言说小草的名字,这些有趣而直观的名字,教师没有否定它,而是改为大家根据小草的特点来讨论,给小草起个适宜的名字,再用口语表达。然后让幼儿用手按一按,光脚踩一踩,讲讲有什么感觉?再用鼻子闻,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出来,就是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感知小草。 3、找出你自己不认识的草去请叫别人。 4、让幼儿用手在草地上按一按,赤脚在草地上踩一踩,讲讲有什么感觉? 有的幼儿说湿湿的、滑滑的,有的说很舒服,就像走在地毯上,有的说脚地有发痒的感觉。 5、引导幼儿闻一闻青草的气味,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评析: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是采用灵活和开放的原则,追随幼儿的兴趣,通过调动幼儿的视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观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了解小草的作用与人类时候的关系。 1、请养过家禽、家畜的幼儿说说,家禽、家畜每天吃的饲料是什么?草可以作哪些动物的食物。 2、观察草坪几周围的野草,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喜欢种草坪? 幼A:草坪看上去很平整、很漂亮。 幼B:有草坪的地方很舒服,空气新鲜。 评析:通过引导使幼儿知道草坪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以及固土、保湿等作用 3、让幼儿在草地里找一找,并用已有的经验谈谈草还是哪些昆虫的家,它们为什么选择草丛为家。 4、向幼儿介绍小草还可以当燃料、制造肥料、有些小草还能做药材。 评析:这主要是使幼儿了解到草与人类、动物、环境的生态关系,萌发爱护小草的情感,做出保护益草的行为。 三、了解小草的害处。 师:小草有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人们有时还要除草呢? 幼儿A:小草和庄稼长在一起,营养都被小草吸收了,庄稼就长不好了。 幼儿B:花园里长出了杂草,花园看上去就不好看了。 小结:草的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养料,所以,庄稼地和花园里的草多了,就会影响庄稼和花的生长,就要把草除掉。 四、对小草进行创作活动。 1、将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野草和野花进行盆景制作。尝试简单的插花艺术。 2、用自己喜欢的野花、草、叶进行粘贴活动。 3、用彩纸折制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 评析:这一活动环节,通过美工活动自然而然帮助幼儿巩固对小草的认识,初步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意识,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课后反思: 2、整个活动遵循循渐进的原则,环环相扣,方法灵活,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陶治了情操。首先,教师把教学的地点由室内迁移到室外,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这使教学活动变得更新颖、开放、直观、生动,大大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愿望。第二,将知识的传授与娱乐、游戏相结合,淡化了教与学的界线,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第三,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观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第四,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起着引导作用,使幼儿观察的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 3、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学科学的特点,重视幼儿学科学的过程,在幼儿自身主动探索中,发现小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学科学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 小百科:草是一般是指草本植物,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并非植物科学分类中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3d729d45c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