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之《蒹葭》

时间:2022-05-07 01:18: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经》两首之《蒹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 真确朗读,注意节奏和字音,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3.疏通文意。 能力目标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利用想象和联想欣赏诗歌意象,在此基础上形成意境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青少年树立真确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诗》、或《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以最朴素的语言记录了最古老民族早期的生活、劳动、人性、情感……真挚感人,其中的爱情诗就是这座百花园中最瑰丽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要学到的诗经两首就是最经典的爱情诗。 一、 预习展示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mào):挑选。 二、 朗读及翻译

三、 利用想象和联想完成意象和意境描述。 (一)诗经是古老的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诗经》三种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就是铺陈直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就是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思考:分析关雎开头是什么手法:比兴。

元好问 《雁丘词》 关雎和大雁一样都是对爱情坚贞不二的。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二)但又属于诗歌具有诗歌的共同特点:1、讲究节奏和押韵。2、极具抒情性。3、凝练集中而又形象生动。4、具有意象和意境。5、情节具有跳跃性。

诗歌就是靠意象和意境完成凝练集中和形象生动的抒情性的。而情节的跳跃性需要想象和联想补充完成。 例一:左右流之,采之,芼之 采摘荇菜的人真多啊。通红的脸颊挂着晶莹的汗珠,男女老少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和着心底溢出的欢乐流淌在青山碧水之间……

例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采摘荇菜的一个女子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她明眸皓齿,巧笑倩兮,默默微笑的侧影静静的如一朵空谷幽兰,只一瞬间就让我觉得春色满……

例三:寤寐求之,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我忘不了她,想要和她在一起,像关雎鸟一样坚贞的守卫我们爱的家园,给她一生的幸福。这个想法像种子扎根在心田,以不可阻挡的力量破土而出,美好的未来如太阳般光芒四射,我激动的热血沸腾,以至彻夜无眠,思念的野草在不知眠的夜里疯长成一片田野……

四、 关雎中写的最为传神的就是这位男子思慕心仪女子的心理。席慕蓉有

一首诗则是写一位女子思慕钟情男子的痛苦心理。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六、爱情自古以来就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是现代的大片《坦泰尼克号》,爱的情感从来都是高尚而美好的,无论是爱风花雪月,还是花鸟鱼虫,抑或是一个人,都不是见不得光的。为什么中学生的早恋却受尽老师和家长的打压,不被社会承认呢?有这样一位母亲告诉你。这是一位优秀母亲对待女儿情书的态度,觉得很值得各们家长学习.

七、中学生他们的肩膀还很稚嫩,人生的步履还很踉跄,不能承担爱情的责任。过早摘下的果实不会甜美。真正的爱情需要平等的人格,独立的个性,相互尊重的基础,共同扎根在同一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就如同舒婷的《致橡树》。希望同学们努力成长为一棵树,一自己的高度找到生命中的另一棵树,成就自己两棵树的幸福人生。



关雎教学反思

方晓燕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反映了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的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对于厌学学生而言,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是他们所排斥的,而爱情这个主题却又是他们感兴趣的,如何让这些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艺术美,如何正确引导他们感知爱情,理解本诗的思想美,成了本课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

经过反复思量,我设定好了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以文译诗。力争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美,感知诗歌的思想美。

在我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一直秉承的是快乐语文这个理念。我不愿意我语文课堂是沉闷的,是毫无生气的,于是,我总是开动脑筋,想各种各样的让学生对我的语文课感兴趣。然而在耍花招的过程中,在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产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我的学生们却令我收获更多。本课让我感触颇深,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让学生喜欢语文,提高语文养的唯一途径。

改变观念,创新教法。对于诗歌这种文体的教学,我们常常强调一个字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种共识对于我们语文教师而言,早已根深蒂固。然而,我想说的是,在实际的诗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改变观念,创新教法。当然,我绝不是否定,我只是鼓励”——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教法上多思考,多探索。当传统的不适合我们的学生时,我们就该另辟蹊径,走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对于语文能力差的学生而言,也许一首诗真的让他读百遍,他也未必能领会个中滋味,但给他提供一个平台,一群伙伴,在磕磕碰碰、争争吵吵中,诗译出原作,赏读自己的作品,体会诗歌的妙处,再用已有的情感体会回头咂摸原作,说不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关雎》一课,早已落幕,留给我的是震撼,是回味,是反思,是激励,我想,只有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语文才能真正生动起来,快乐起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3f0ae4fb9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