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时间:2024-03-31 00:44: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法国 19 世纪后半期著名小说家阿尔封斯 ?都德的短篇小说 《最后一课》 入选于人教社初 语第一册。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爱国主义颂歌。 然而关于本文的主题历年来却众说纷纭, 纳起来,不外乎三种意见:韩麦尔,小弗朗士,或者韩麦尔和小弗朗士。那么,究竟谁是这 篇小说的主人公呢?教参倒是给出了一个标准: “谁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谁就是小说 的主人公”。据此, 教参经过一番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在表现主 题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也可以说,小说的主题是在这两个人物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 相浸透的行为、 语言中表现出来的, 忽略、贬低其中任何一个人物的作用, 都会削弱对主题 的理解。”这番话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那就是《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 两个人。果真是这样吗?笔者不敢苟同。理由如下:

首先从小说的叙述角度来看,无疑是以“我”这个第一人称来写的, 也就是说小说是以 “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为线索来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 “我”紧紧地“参预”到 故事当中,并且成为推动整个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不可忽缺的“力量” 。一般来说,这样的 “我”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就本文来说, “我”就是小弗朗士,所以小弗朗士就是小说的主 人公。当然,如果“我”仅仅作为叙事线索,而没有参预到故事情节当中,没有成为推动故 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不可忽缺的“力量” ,则“我”就不是小说的主人公。如鲁迅先生的小说 《祝福》,也是以第一人称来结构全篇的,但“我”并没有参预到故事情节之中,没有成 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不可忽缺的“力量” ,所以“我”就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而仅仅是 一个头脑清醒的冷眼的“旁观者” 。众所周知,《祝福》的主人公是祥林嫂。又如法国作家莫 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也是以第一人称“我”来结构全篇的,同样道理, “我” 也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其次,从小说所写的具体内容来看,自始至终都有“我”的存在。而韩麦尔先生最起码 在小说的开端(第一部分)还未出现。而且就小说所写来看,韩麦尔的出场,也是为“我” 这个中心人物服务的,因为“我”既然去上课,不可能不提到老师。如果把这篇小说分成三 部分的话,那么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是 写小说的起因——开端,主要写“我”的所见所闻,如: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 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并且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巧妙地交代出故事发 生的时代背景——普鲁士军队已经占领了法国的领土。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我 永远忘不了” )写最后一课的过程,包括“我”出乎意料地看到了哪些人在听课,老师的不 平常的穿戴,语言和气氛以及“我”的真切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一一发展。余下内容

为小说的第三部分,写最后一课是如何结束的,这是小说的高潮和结局,仍然是站在“我” 的角度来写的。应该说,小说的结构非常清晰,所写内容无不紧紧地围绕着“我”的一举一 动而展开。“我”的行动、语言和心理都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并把全文连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如“我”由以前的逃学、讨厌课本、不爱学习到上最后一课时的专心、喜欢上 法语课,“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






易。

回答问题。这些无不说明小弗朗士才是小说的主人公。

第三,从教参对主人公的分析过程来看, 人公也是站不住脚的:

”并且韩麦尔先生还叫“我”

得出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人都是小说的主

先看小弗朗士。他原是个玩皮的孩子,学习上要求自己很不严格,怕老师骂就想逃学。

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懊悔以前没好好学习而旷了课去 找鸟窝、溜冰;他对“刚才”还那么讨厌的课本,一下子“舍不得和它们分手了” 师的感情也迥异于从前。对于韩麦尔老师,他万分依恋, 希望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

。他对老

他对老师变得是那样理解。他多么 ,为此宁愿拿出“任何代价”。他充分



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

他是多么不希望老师伤心啊,他又多么舍不得老师离去啊。可是老师就要永远地离去了。 不仅理解老师为什么穿上那套漂亮的衣服,

他也理解老师的谆谆教诲,他更懂得那神圣的信

,这说明小弗朗士不再是那个贪玩、幼

念和深深的痛苦。他感到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稚的孩子,他成熟起来了。

促使他完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 他贪玩,但“还能管

住自己”。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从教参的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小说中人物的一切活动均紧紧围绕着小弗朗士而展开,

即使是韩麦尔老师的“教育作用”也必须通过小弗朗士来体现。而这不正说明了小弗朗士才 是小说的主人公吗?

再看韩麦尔。作品中对他的描写是通过“我”

一一小弗朗士的观察来展开的,因而作品

连教参自己都承

中所展现的,基本上是一个由幼稚走向懂事的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你看,

认作品对韩麦尔的描写是通过“我”一一小弗朗士的观察来展开的,而这不也正从“反面” 说明了小说的主人公是小弗朗士而非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吗?

综合所述,该文笔者认为《最后一课》的主题是通过小弗朗士上最后一课的所见、 所感、所做,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民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小说的主人公是小弗朗士。

所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3f3ebe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