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行为主要靠自律 一、阐述辩题: 1、学术行为: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 2、主要:可以有其他的手段或条件,但是以此为主。(哲学—内因外因: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3、自律:尊循法纪,自我约束。即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反方:他律 以自律重于他律为出发点 二、猜测辩题设立背景 主要针对目前猖獗的学术不端行为而设立,重点是讨论主要依靠自律还是他律来杜绝这种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1)在建议研究计划、从事科学研究、评审科学研究、报告研究结果中的: 捏造、篡改、剽窃、伪造学历或工作经历。这不包括诚实的错误和对事物的不同的解释和判断。(2)指学者涉及抄袭、剽窃的不良行为,也指学者恶意的一稿多投行为。 任何针对学术不断行为的立法、教育等手段最终是为增强学术工作者本身的自律意识,即事前教育是防患于未然,事后对惩治违规者,除了惩罚违规行为,更是为了警示他人,使其产生自律意识。所以从根本上说,端正学术行为的任何其他手段都是以自律的为最终目的的。故学术行为从根本上讲要依靠自律。学术工作者不自律,事前教育是徒劳,事后的惩罚也无法挽回已造成的损失及不良影响。 三、立论陈词: 辩题是学术行为重在他律还是自律。我提出我方观点:学术行为自律重于他律。首先允许我来解释两个名词:学术《现代汉语词典》的一般解释是: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学术行为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自律,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他律是指接受他人约束,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自律和他律的区别不在于律,而在于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一个人怎么去做,也就是对于律的接收方式,即被动接受于主动接受,凡是主动接受的即为自律,凡是被强加、别动接受的即为他律。 首先,自律是内在的,他律是外在的。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所以说自律是发展根本,只有充分发挥自律的主导作用,那么其他附属品才能更好地为“自律”这一中心而服务。 其次,这里所讨论的是一个“侧重”的问题。正方不否认他律有积极作用,但是辩论主体是学术行为,相比于其他学习行为,是一种更开放、更高层次地研究活动。如果学术工作者无法自觉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我控制能力,那么,可以说其学术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科学度也将大打折扣。只有在严格自律条件下得出的学术研究成果是该成果具有科学性的基础。 第三,相比于他律,自律作用的范围更大。他律是客观的,缺乏变通性,它的时空性使之不能每时每地都约束人的行为。但是依靠自律我们却可以是自己的行为更符合学术行为的规范。自律能够更加充分的激发人的潜能,给人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使人的资质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况且他律必须内化成自律之后,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否则那些法律,规范,也都只是一纸空文! 因此,学术行为主要依靠自律。只有充分调动我们的主观能动性,靠自我约束,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来推动学术水平的进步。 四、资料及论据: (一)正面论据 1、 马克思:“道德形成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道德是靠人本身去创造的。学术工作者应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凭借自律来超越他律,为学术研究带来一种新的气象,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来推动学术水平的进步。他律只是要求学术工作者被束缚,自律则要主动地去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风气。只有有充分发挥学术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术行为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呀。 2、毕达哥拉斯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 3、《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中庸》有云:“君子慎其独也”,是要人通过自律约束自己而不是依赖于他律。 4、古人悬梁刺股,目不窥园时,又何曾有人监督?我们承认,自律也存在些许弊端,但是学术行为应以以自律为主体,他律为补充,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来推动学术水平的进步 5、“出淤泥而不染”:学术研究环境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人往往会有从众和攀比心理。只有做到严格自律,才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无论身边出何种问题,仍能端正自己的学术行为。 6、但丁: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7、刘少奇同志曾深刻的给自律下过一个定义,那就是即使在个人独立,无人监督的,有做任何坏事可能性的情况下,应该是“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慎独”可以使我们深刻理解自律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自己,总依赖于他人是不切实际的。他人的监督必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随时随地跟着你。所以,一个人的品质、道德修养究竟如何,关键还是他的自律能力。 8、《元史•许衡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许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天热感觉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之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终不摘梨。他律有时空的局限性,只有自律才能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3646f825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