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与“幼稚” ——两岸语词差异漫谈 郑启五 读9月10日《新民晚报》,见《上海弱智选手喜笑颜开两天共夺14金 显示强者风范》之标题,先是觉得有点滑稽感,进而极不是滋味。而《厦门日报》9月26日涉及同一个群体的的消息标题为《智障者就业先充电》,其中措辞一改其观。 “弱智”与“智障”是海峡两岸的一对差异语词,我们的台湾同胞率先使用的“智障”从构词和字义的取舍组合上,从人文关怀的角度,都优于“弱智”一词。这一对差异语词源自“残疾”和“残障”,它们不但派生出“弱智”和“智障”,还派生出“弱视”和“视障”。“残障”要优于“残疾”,“疾”字有病态之嫌,多少带有贬义!而“弱视”和“视障”的差异表面上似乎没有明显的优劣。但“视障”的函盖面比“弱视”要广,包括了“盲人”这一块,而且在词风上更为端庄。《厦门晚报》在10月9日《校正生命的乐章》一文中,有涉及毕业鉴定的文字“该学生充分展示了一个视障青年的自强、自信……”这里在文字表述上含糊了弱视与盲人的界线,显示了毕业鉴定与医学鉴定不同的措辞风格,我以为是可取的。 “幼儿园”和“幼稚园”是海峡两岸又一对形成差异的语词,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黄沛荣教授认为,大陆的“幼儿园”一词要优于“幼稚园”,特别在派生出的“幼儿教育”和“幼稚教育”时,大陆的“幼儿教育”一词在词义的明确上更胜一筹。 大陆的“激光”和台湾的“镭射”双双译自LASER,都有很强的表现能力,而早期的音译词“莱塞”则基本被淘汰了。而大陆的“集装箱”在词义的明确上要优于的台湾同义的“货柜”一词,但前者派生出的“集装箱牵引车”、“集装箱车”则比较拖沓拗口,不如“货柜车”来得简洁。 20多年来,大陆和台湾的一对对语词差异的碰撞实际上并没有造成什么谈话的障碍,它们在两岸同胞日渐绵密的文化交流中要么悄然消失,要么撞出趣谈的火花,大陆和台湾同胞不知不觉竞相使用对岸差异语词的情况比比皆是,层出不穷,“全方位”、“与时俱进”等在台湾已屡见不鲜,而“瓶颈”、“团队精神”等在大陆也时有所用,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汉语语词张显出一拍即合的活力与魅力! 2002/3/2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e1b174f46527d3240ce0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