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16 22:18: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野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结合律诗常识,联系诗人身世及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习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诗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二、诵读诗歌明韵律。

(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一)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王绩【jì】(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其兄王通亦是当时名医,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2.写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万荣)之时。

(二)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东皋(ɡāo 徙(xǐ)倚 驱犊(dú)

(三)读准节奏。律诗的节奏划分一般是把声律节奏和意义结构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先自己读,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小组展示。

交流点拨: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何依。树树//秋色,山山//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四)读出韵律。 1.学生归纳律诗特点。

学生在自读诗歌的基础上结合以往诗歌学习的积累,初步归纳五首诗歌的共同特点。学生可以归纳出五首诗属于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等,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逐步讲清楚律诗的相关特点。

2.关于律诗常识。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盛行于唐宋时期。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 教师引导,把握律诗特点。

以《野望》为例:①让学生弄清楚首联、颔联、劲联、尾联;②找出诗中对仗的颔联和颈联,并试着分析对仗特点;③找出韵脚(学生可体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含义)。

在分析《野望》律诗特点的基础上,学生试着分析其他四首诗的四联、对仗句、韵脚等,并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译读诗歌解含义。

(一)自行翻译。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留换对删补调”的方法自行翻译诗句。 1.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5f98db3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37.html